那人是钱裴熹和章硕义在国子监的同窗,武安侯府的庶子,姚启生。
说起这人也是国子监的一朵奇葩。
姚启生的生母是武安侯的宠妾,爱屋及乌,武安侯对着个庶子也很是宠爱。
武安侯三子一女,老大嫡长子姚启筠是武安侯世子,老三姚启云是嫡次子,姚星儿是武安侯的嫡女,也是唯一的女儿。
而姚启生排行老二,今年大约二十四五岁了,已经是一子一女的父亲了。
按说到了姚启生这个年纪,又已经成家了,虽不说独立,但也早应该从国子监结业,谋个差事开始立业了。
可是姚启生却还在国子监里混日子。
确实是混日子!
这不得不说国子监的规矩了。
国子监,顾名思义,自然是朝廷设立的专门供大汉的贵族子弟求学的最高学府了。
虽不说是最负盛名的,但却是唯一朝廷设立的书院。
能进国子监的人,非富即贵!
同时这里也聚集了大汉最多的大儒,学者,更是有着学问最渊博的教授。
所以能进国子监读书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
既然国子监如此高端,如此得天独厚,肯定就有着属于它的规矩:
凡是入国子监者最低取得秀才之名,要想离开国子监最低取得举人之名。
这条规矩是太祖在世时亲自定下的,任何人都不得违背!
当然,人的智慧从来都是无限的,既然人立了规矩,也会有人找出规矩的空子钻了进去。
虽然不知道是何时何人想了此法,但是现在很多人家都是如此效仿的。
比如钱裴祁就是如此。
钱裴祁因为年纪较小,天分也没有大哥钱裴熹高。自然没有下过场,也就没有到秀才出身。
但是钱裴熹那时已经是举人了,他却没有问题的。
所以钱裴祁就以钱裴熹书童的名义进了国子监。
这已经成了大汉不成文的习俗了。
可以说国子监的大部分学子身边都跟着位身份不低的书童。
言归正传,再说姚启生,他十五岁就进了国子监,却不是以某人书童的身份进的,而是以秀才的身份光明正大的走进去的。
武安侯祖上是武将出身,武安侯本人也是大汉朝的一员大将。
武安侯世子虽说没有上过战场,却也是文武双全,现在在兵部任主事。
嫡次子姚启云虽然也没有在国子监读书。却也是文武双修。
只有姚启生据说小时候身子骨弱,不能习武。但是他小小年纪人聪明的很,读书也很快。不到十五岁就中了秀才。
姚启生的生母苦求武安侯送他去国子监读书,武安侯见姚启生身子骨确实不能习武,读书又有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