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天有一个问题:“标准是有了,可由谁去将菜品进行归类呢?
假如让刘星去‘品尝’,由于他很不喜欢油腻的菜品,因此对于这类菜,他很可能浅尝辄止。这样的话,‘极油腻’和‘油腻’对他来说就成了一回事,不容易分辨清楚。
而陈宇、徐超则相反,他俩口味重,对于偏油腻、油腻、极油腻三种情况,肯定分得比较清,但对于极清淡、清淡、偏清淡三种情况,很可能就无感了,觉得是差不多的。”
刘星承认:这确实是个问题,对于同一道菜,不同的人往往看法各异。
赵晨曦提议:“可以多派些人去‘品尝’,分别进行评判,然后我们再加以综合,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少数人的‘味觉偏差’,造成评判不准的情况。”
刘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当“品尝”的人足够多后,将非常接近实际情况。
赵晨曦还有个建议:“菜价方面的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假如一个顾客的点菜风格是以家常菜为主,那么app给他推荐一个高端菜,显然就不太合适。”
“对,这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
经过一番讨论,“猜你喜欢”功能的研发框架基本上搭好了。
在这个过程中,卢松明、赵晨曦以往的开发经验起了不小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位,研发框架的确立不会这么顺畅。
张瀚在听了刘星的汇报后,对软件开发部的工作效率大加称赞。
不过,现在有个问题:到哪里去找“品尝”的人?
刘星首先想到的是公司的42个人。
留在总部的这7个人自不必说,市场部的业务员们虽然都在外地,但帮一帮软件开发部的同事责无旁贷,也没有问题。
只是42个人仍然人数偏少,还得再找些人来“品尝”和评判,才能做到足够客观。
上哪去找人呢?
刘星本来打算去附近一所大学,招募一些学生来做这件事,不料张瀚却说:“这事简单,我们不是有1万多用户吗?给他们推送个消息,有偿召集试验者,不就行了?”
刘星一拍脑门:“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不得不说,还是瀚哥的这个办法妙,有现成的资源干嘛不用呢?
这些用户本来就有味觉还原器,参与对菜品的评判,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更何况还可以赚点小钱钱,应该会有不少人愿意参加。
但如果是邀请大学生们来做这件事,反而有些麻烦。
首先是要让大学生们到公司来,每个人发一个味觉还原器。
可是味觉还原器大多已经发货给了客户,公司里的存货不多,为此还得专门订一批货,代价较大。
二是要给大学生们做一下培训,教他们如何使用味觉还原器,可谓劳神费力,用户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两相对比,瀚哥的方法省事多了。
只能说自己平时光顾着钻研技术了,头脑有点不够灵活,没能想到去依靠用户们。
()
。
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