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岁月无痕,自宋维达来到这里,宋樱的自由少了很多。
寄给小林村的信得到了回应,似是为了不让她们担心,信中没有提一句担忧的话,所有的意思大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盼子归家。
宋大哥收到信后,锻炼时比以前更卖力了,每天都会跟宋樱唠上两句,回到小林村后要如何如何,眼神中多了往日的光亮。
宋樱不再执着于让哥哥一直住在这里,所以暂停了手里大部分的工作,一心一意的陪着宋大哥锻炼。
傅妈虽然好面子,但私下里,还是托医院的医生找了一个专治此类病症的一个老中医,每周宋樱都会和宋大哥一起去老中医那里针灸三次,再配上中药调养。
值得庆幸地是,或许是老大夫医术高超、宋大哥恢复及时,或者是当初在内蒙,医生说得严重,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宋大哥已经可以拄着双拐一个人在院中走上几圈。
再不是那个去哪里都需要人抱的样子。
这也算是年前送给所有人的礼物。
“哥,你拿着扫把把屋顶扫一下。”宋樱正在厨房里做“糖瓜”。
腊月二十三,在吉宁又被称之为“小年”,这一天主要有三个习俗。
一是扫尘,所谓扫尘,就是要把屋子里彻底清扫一遍,包括平时不打扫的屋顶,以及各个角落。
二是吃糖瓜,所谓糖瓜,是一种用麦芽和黄米熬制而成,其粘性很大。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些。
三是包饺子,腊月二十三这天,是祭灶节,包饺子的习俗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知道了,等会你把糖瓜放外面,那样更好吃。”此时的宋大哥正坐在灶台前烧火,想着小时候他娘做糖瓜时的习惯叮嘱道。
“哥,你还记得呢。”宋樱的记忆力也有那回事儿。
家里都穷,平时也吃不到糖,每年腊月二十三,宋母做糖瓜时两人都会在一边眼巴巴的瞅着。
这次宋樱做糖瓜,也是原主按照记忆里的步骤做的。
“当然,好了,我去打扫。”宋维达先把拐杖靠在一边的灶台边上,自己双手扶着灶台边站起来,再一只手去拿一根拐杖,等这只手拄稳,才放开另一只手去拿另一根。
之后,宋维达扶着拐杖慢慢转身,一步一步向门外走去。
宋大哥做这一系列动作时,宋樱只是在一边看着,并没有上去帮忙,尽管如果有她的帮助宋大哥可以更快的完成这些步骤。
如果那样做,那不是在帮忙,反而是在帮倒忙。
就像家里不是特别重的活,宋樱都会让宋大哥去干。
这样既能锻炼宋大哥的自理能力,又能让宋大哥开心。
是的,宋大哥是开心的,这可能与他是家里的老大有关,就像那年他去离家那么远的石油厂打工,只为了让家里人好过一些。
。。。。。。
。。。。。。
上午做了另外两件事,下午专心包饺子就行。
饺子是韭菜鸡蛋馅的、猪肉白菜两种馅的,木箱里的韭菜可能是因为之前割了两次了,这次长得特别慢,还特别短,宋樱直接全都拔了,又重新打算重新种些。
木箱子里的菜都是这样,吃了就再种,几样换着,家里也能时不时的吃到新鲜蔬菜。
宋大哥没包过饺子,也没擀过皮儿,宋樱特别耐心的教他,毕竟三个人的饺子,很快就能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