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浮生小记司马十七郎有纳妾吗 > 第百十六章 穆崔氏为救子叛夫朱四娘因动情离家二(第2页)

第百十六章 穆崔氏为救子叛夫朱四娘因动情离家二(第2页)

“我其实早就愿意嫁给他了,可是只要祖父在我就不能。原想如果他能够等,迟早有一天我会嫁给他的。”朱四娘子坚决地对淮北王妃说道:“现在穆勇要被流放到义郡,我决定随他一同去,请王妃成全。”

穆瑞勾结鲜卑王庭被处死,可是他不知出什么原因,将自己借着归顺淮北潜入平北城伺机刺杀淮北王并接应鲜卑人的事情全部瞒着几个儿子,包括他最看重的大儿子穆勇。司马十七郎审清实情后,就将穆瑞的几个儿子,除了崔氏所出的穆小郎,全都被流放到吴郡和义郡最荒凉的郡县。

现在朱四娘子宁愿跟着沦落为流人的穆勇前去义郡,显然是动了真情,而她之所以来求卢八娘,应该是朱家不同意来寻支持。

可是卢八娘也一样不赞成,她从不赞成这种奉献式的姻缘,因为眼下可能很美好,但是将来却会有很多的问题。但她与旁人不同的是一向不勉强他人,所以便道:“我还是当年的那句话,我和王爷都赞成汉人鲜卑人结成一家,不过具体到你打算在穆勇一无所有的时候嫁给他,还要你自己拿定主意,最好再争得家人赞成才好。”

朱四娘子原以为一定会得到平素一向特别支持她的淮北王妃的鼓励,没想到却听到这样的一番话,出于对王妃的崇拜,她犹豫起来,但是过了一会儿,仅仅是一小会儿,她又抬起了头,无比坚决地说:“我下了决心,就是要跟着穆勇去义郡!”

“为了我,他早将身边的女人都送走了,每一天都要去看我,亲手给我做发簪,他还答应在成亲后让我继续在医疗队……还有很多很多。”朱四娘子说着落了泪,“现在他被流放到南边,听说那里没法放牧牛羊,只能耕种,可他哪里能会呢?我必须去陪他!”

卢八娘默默地想:“难道你会耕种?”朱四娘子虽然聪明能干,又习得一身好武艺,但出身士族的她自然也是五谷不分、不懂稼穑的。

大约人们都是这样反驳朱四娘子的吧,她果然接着说:“我虽然也不会,但我是汉人,总是容易与当地的汉人沟通,肯一好过他一个人孤零零的。”

朱四娘子既然铁了心,最后朱家拗不过她,也只有放行了,不过从此以后朱四娘子就不再是朱家的人,她被逐出了家门。

朱四娘子和穆勇的故事慢慢在淮北广为流传,如同一个神话故事般地促成了不少对汉人与鲜卑人的青年男女,神话中的主角是不是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生活卢八娘不知道,但朱四娘子与穆勇一直扎根在义郡,并在那里慢慢繁衍了一个很大的家族,这是后话不提。

这一次鲜卑王庭的进犯在平北城内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特别是普通百姓,恐怕引起他们注意的只有淮北王世子出征及凯旋时的盛大的仪式,甚至穆瑞等人被处决和很鲜卑人被流放也没有激起太多的水花,整个平北城一直与过去一般繁荣安定热闹。

但其实,这一次淮北所面临的困难完全不同于过去,如果没能及时处理好,那么淮北的北部、中部包括平北城定北城,以及南部就会同时发生战乱,要知道鲜卑人是历史上有名的马上强族,他们还是历史上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国家与政权仅次于汉人的民族,到时候形势会如何很难预计。

司马十七郎从来不敢轻视他们的实力,所以在处理上就更为低调,而朝廷在淮河南岸调集了几万大军随时准备北渡的事情更是不可能公之于众的。但是稳住淮北的司马十七郎肯定不会如此就放过朝廷。

旭儿送回了在鲜卑王庭那里截获的朝廷与鲜卑人来往的证据,司马十七郎让人全部送往了朝廷,又给朝廷上了折子,质问道:“吾自北渡以来,惮心竭虑,被甲枕戈,征战十数年,初定河北,为中原建立藩屏。难道京城众人不需担忧南下的胡人后,就已经忘记衣冠南下之时的凄惨经历,忘记先皇遗诏乎?”

“淮南淮北同出一脉,同气连枝,朝廷为何会勾结胡人,进犯淮北,难道要将汉人的家园再次送到胡人手中吗?”

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看,还是在司马十七郎还没有取得黄河以北土地的时候,鲜卑王庭就已经派人与淮南的朝廷暗通曲款,想双方夹击消灭淮北政权。那时朝廷并没有答应,毕竟在当时,淮北还没有那样强大,而且总归是挡在他们前面的一道防线,总好过淮南直接与胡人接壤。

事情就这样搁置下来了,又是几年过去,淮北不断发展壮大,甚至还将长城以南的大片故土地收复,淮南却越发羸弱了。于是有人又想起了当年鲜卑人的提议,双方开始了合作。

第一步是借着鲜卑贵族归附淮北王时将一些穆瑞这样的奸细插入其中,除了准备叛乱和接应鲜卑王庭南下外,他们还准备诸如刺杀淮北王的计划;第二部就是由朝廷向鲜卑王庭提供火器密方、金银财帛等支持,让他们渡过难关,早日南下;第三步就是找合适的机会三处一同发力,将淮北王建立的新淮北瓜分。

恰好这两年,淮北王妃先是称病离开平北城,再就是淮北爆发的大规模疫病,然后淮北王妃真病了,淮北王伤心之余称病将政务交给世子,正是绝佳的时机。

只是到了执行的时候,朝廷到底还是心虚的,他们想在鲜卑王庭有了实质的进展后再出兵,没想到的是他们等不到那个时候了,淮北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鲜卑人提前解决。

而淮北之所以能够能有如此完美地行动,其实还要归功于朝廷,正是由于他们的种种不争气,很多人早已心向淮北。在离开朝廷十几年后,淮北王对于朝中情况的掌握已经超过了他在朝中之时。

甚至朝廷最后撤兵还很让司马十七郎失望。如果淮南的军队真地过了淮河向自己的同胞挥起屠

刀,那么天道人心就会完全站在淮北这边,事情也就简单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