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穿越明崇祯七年 >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一九五 评级领赏(第1页)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一九五 评级领赏(第1页)

崇祯末年,李自成占领紫禁城,清军入关后,李自成逃出北京前“焚宫殿及九门城楼”,皇极殿受损严重,顺治不得不在武英殿登基。�

也就是,后世的太和殿,是几次重建之后保存下来的。

而奉天殿的大体规格是,越建越。

永乐年的最大,后面是一次比一次,到最后,就是后世的太和殿。

就算是缩水之后的奉天殿,建造起来也是难到了极处。像是嘉靖年间重建奉天殿的这一次,把奉天殿大大缩了,面积几乎缩了五成之多。就算是这样,用的大木,也是长至六七丈,围有一丈六七尺,有的比这还要粗。这些大木都是自湖广深山老林中运来,当地常年有十余万人在山中伐大木,而因为毒虫毒蛇猛兽,山体滑坡,误坠悬崖等情况,每年都有不少人死在里面。而大木伐下来,得有几千人才能云出山,再入长江,再入大运河,在通州上岸,然后再用数千人运到京城。

以至于一木花费,竟至十余万两白银,惊扰地方无数。

至于永乐年间建奉天殿和长陵祾恩殿所消耗掉的中国最后一批大楠木,从云贵深山中运出,更是不知道花费几何。

这还只是一个奉天殿而已,便是奉天殿规模最大的时候,跟历史上那煊赫无比的麟德殿,阿房宫前殿,建章宫前殿,未央宫前殿,大明宫前殿含元殿比起来,根本是大为不如。

可饶是如此,这座宫殿的几次重修也是耗费如此。

遥想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留存下来的大前殿夯土台阶东西长一千三百二十米,南北宽四百二十米,高三丈,乃是天下最大夯土台基。仅仅一个前殿,就足有大半个紫禁城大!

这是何等样壮绝天下的瑰丽?堪称是这个星球上有史以来出现的最大单体建筑,又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所耗用怕是以亿万计。

省了这笔花销,建城需要的银钱至少少了五成。

上好的青石大砖等材料要利用起来,便是那些边角废料,不能再用的梁柱石板等等,也并没有浪费。

王羽等几个保长指挥着百姓们把这些东西拉到河边,然后用来建造桥梁。碎砖碎瓦推到河中当做桥墩,大一些的石板和柱梁则是搭在上面当做桥面。

甘河上面那座简易的木桥已经被一座石木结构的坚固石板桥替代了,下面有是方形的拱,并不影响河水的流通。而洢水河比较宽,上面的桥建了有一多半了,也看就要完工。

南门也已经变了一个样子。

本来有些破损的南门已经完全修缮好了,这里是整个磐石堡保存的最好的,基本上没什么破损,只是城楼只剩下了半截了而已,所以工程量也不算是很大。

高达十五米,厚度超过二十米的城墙高耸厚重的像是一座雄伟的山脉,外面的瓮城也是之前保存下来的,略作修缮。

瓮城为环形,周长约十五丈。瓮城本来开在正面的南门已经被堵死了,而在瓮城的西墙上开了一堵不大的门儿,大约只能容纳一辆大车通过的样子。门儿紧贴在南城墙上,在门儿西边儿不远的位置,就是一座凸出南城墙的空心敌台。

如此,一旦敌人攻此门,则须得面对南城墙、空心敌台,瓮城西墙,南门城楼之上的四面打击,定然损失惨重。

本来按照高大年的规划,开四座城门,建四座瓮城,一律依此例。但是在后期董策考虑到工程量过大,便把四门改成了两门,为南北门。南门供行人车马通行,北门则是通往后面的青锋山要塞。

南门的城楼也重建过了,不过规模比之前了许多,也就是一个二层酒楼的规模,不过足够用了。

瓮城的南墙上面也修建了城楼,西墙和东墙各自修建了一座一些的城楼,只有一层,跟个乡间的龙王庙也似。

(注意,这上面的西墙和东墙只是南门瓮城的东西墙而已,磐石堡的东西墙还没整修呢!)

和高达五丈的南门及南门瓮城相比,南门两侧的城墙却是向越来越矮——离着南门越近的城墙段就越高,呈现出一个缓缓下降的缓坡,最后稳定在了两丈左右的高度。缓坡上面修建了马道,通行非常方便。

虽然只有两丈高,但是厚度丝毫没有减弱,依旧是厚达二十多米,达到了六七丈。城墙上面极为的宽阔,这对于战争是非常重要的。城池攻防战的时候,上面就能摆开更多的士卒,军事器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