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南明享国多少年 > 四 三问频繁天下计(第1页)

四 三问频繁天下计(第1页)

杨玄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是的,所谓的患不均,不仅仅是土地,财富的不均。也包括各种资源的不均,即资源过度的集中:如土地,矿产,财富,知识等这些人们懒以生存并可以利用的一切真实的存在,都可以认为是一种资源。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资源的获取,比如士子学习知识,是为了考取功名,农民耕种土地,是为了收获粮食,工匠挖掘泥土,是为了烧制瓷器,商人买卖货物,是为了赚得财富,这些皆是人们为了获取资源而付出的行动。而我们获取资源的目的,最初是为了满足我们基本的生存,进一步则是为了满足我们更好的生存,就比如当我们饥饿的时候,只求有饱腹之食,继而无饱腹之忧,则欲食而精,食而细。所以说我们每个人有都有生存和更好生存的需求,换而言之,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取资源和获取更多资源的需求。而为了获取资源或为了更多的获取资源,比如为了捕杀更大的猎物,为了开垦更多的土地,为了建造更大的房屋,当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不了的时候,人和人之间就需要进行协作,也就是要把每个人的资源都集中起来,从而去获取更多的资源,这就是资源的集中。’

“而我们前面说过,人的生存和更好生存的需求是无限的,所以造成了资源的集中也是无限的,也就是说在自然状态下,资源会越来越集中。而同样是因为人的生存和更好生存的需求是无限的,所以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集中更多的资源。这样一来,资源的集中和个人的需求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矛盾,而这个矛盾的本质就是资源的分配问题。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通过暴力的斗争,来决定资源的分配,谁的力量强大,谁就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后来到了需要协作才能获取更多资源的时候,我们就通过协商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当后来有人不遵守约定了,我们就通过道德来约束他,当有人不顾道德的约束了,我们就通过法律才制裁他,而当这些都不能再合理的分配资源的时候,我们又会本能的使用最原始的方法,即用暴力争斗来解决。”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理解了为什么会有盛衰兴亡,这是因为每个国家的建立,都是由组成这个国家的人通过暴力或非暴力的斗争,从而对资源的分配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暂时满足了人们获取资源和获取更多资源的需求而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个共识下,资源又会越来越集中,当这种集中达到一定程度,违背了人们获取资源和获取更多资源的需求时,就会重新产生斗争,直到再次达成一个共识。”

“而就现阶段来说,国家就是这个共识的最高具体体现,所以国家所行使的职能,如制定赋税,组建军队,颁布法律等,都是为了维护这个共识而采取的手段,所以当这些手段不足以再维持这个共识的时候,国家也就随之解体了。而从以往的历史看,这些手段能够维持的时间最多不过三百年,所以说自秦汉以来,没有三百年还不衰败的国家。我朝自太祖至今已有两百七十余年,有此败亡之象,此乃必然之结果,所以说错不必全在陛下”杨玄一口气说了一大通,也不知道其余三人听明白了没有。

“这就是所谓的天道循环吧,以前都觉得天道深不可测,现在你这么一说,朕就觉得通透了许多,照这么看来,我大明是真的已经走到了尽头了啊”崇祯叹了口气说道。

“不然,天道是什么,臣不敢妄加揣测,不过臣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圣人也说过,穷则变,变则通。。。”

‘此话又是怎讲?’崇祯带着疑问的眼神说道。

“臣刚才说过资源的集中和个人的需求之间是矛盾的,而我们之所以能达成一个共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平衡这个矛盾,使资源的分配能基本满足个人的需求。也就是说资源的分配是最终目的,国家和国家职权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所采取的手段。也就是说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即然现在的手段达不到这个目的了,我们何不换别的手段”

“但是为什么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却少有成功的?”崇祯顺着他的思路问道。

“自秦汉至今,历代王朝所建立的国家和国家职权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如典章制度,法律法规,治国理念等这些手段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所以由这些手段而达到的结果必然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三百年必有兴衰。”

“而回顾历史上的大多数变法,其手段也逃不过劫富济贫而已,即用剥夺既得利益者的资源进行再分配来抑制资源的过度集中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样的做法势必会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反抗,轻则变法失败,重则国家动荡,近者有张居正,人亡而政息,远着有王安石,一朝变法而党争不断,致使朝政衰败,国家覆亡。皆是因为如此。”

“那不还是没有办法吗?”

“不然,臣刚才所言历代变法,皆是以资源的分配为重要,即在总的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剥夺富者的资源进行再分配,即所谓的劫富济贫。然而我们还有另外的路可走,比如说一个人有一亩地,在自然状态下,所出产的粮食只能养活他一个人,后来他取了妻子,两个人就要辛勤的劳作才能有足够的粮食,然后他们有了孩子,两个人辛勤的劳作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于是他学会了一个人用牛耕地,用镰刀收割,而他的妻子就可以在家纺纱织布,用布匹去换取粮食,这样同样的一亩地,原先只能养活一个人,现在却可以养活三个人了。”

“广而化之,就是提高技术和促进交换来激发资源的生产,增加资源的总量,再结合合理的分配手段,使每个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这样即不会过分刺激既得利益者从而引起他们的反抗,同时又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富强。”

“你的意思我懂了,但是这样可行吗,为什么千百年来没有人这么做过?”

“那是因为技术的提升一向被视为奇巧淫技,而商人又自古都是贱业,两者都不被人们所重视。”

“那你这样说不是有违圣人之道?”

“陛下您说这话就是本末倒置了,臣先前说过,国家和国家职权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都是为了资源的分配来服务的,如果它们达不到这个目的,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万世法,用一句乡下俚语来说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

“哼”崇祯听了这话,似乎与自己历来的认识相悖,有心要反驳他,不过又觉得貌似是这个道理,继而愤愤的回了一句。

沉默了一会,崇祯看见杨玄站在旁边不再言语,不由得又叹了口气说道“纵使你说的都有道理,但是眼下李闯已经占领了北京城,我大明已经危在旦夕了,即使你杨玄天纵奇才,现在恐怕也回天乏力了吧。”

“陛下不须如此悲观,李闯虽然占领了京城,但我大明尚有江南半壁河山,未尝没有中兴之日,况且臣以为,屡战屡胜固然可喜,但能做到屡败屡战也犹为可敬,何况圣人也说过,贵身以为天下,事情还没有到万劫不复之地步,何必做如此消沉之论调。”

“好一个屡败屡战,但时危如此,安能复生乎?”崇祯听闻他坚定的语气,心中也不由为之一振,暗想此子为人沉稳,谈吐有度,品性坚毅而见识非凡,多加历练不失为宰辅之才。依他所言,或许大明真的中兴有望,只可惜时不我待,恨不能早二十年而听此言。

“能‘’

“五年富兵,十年安民,二十年而强国,然后天下可定”杨玄肯定的答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