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卫的两个小伙伴都惊呆了。这才是编故事的最高境界啊!九句真话里掺一句假的,可偏偏就是这一句,却能逆转乾坤。
等不到回应,王大卫再次追问:“曹七,我这故事,传回汴梁,你估计,赵顼听了之后,会是个什么反应?”
曹七回过神儿,略加思索,果断答道:“我看他得气吐血。”
“那就好。”王大卫点头,面露喜色。
还好呢?王厚忍不住吐槽,随即,他就想通了。王大卫这是把自己的功劳让给了官家,他多少有点儿不甘心吧!等听到能把人气吐血,这才又平衡了些。
王大卫转头看向王厚:“猴子,你认为呢?我觉着我这故事肯定能帮到王叔。”
太能了。王厚下意识地点头。何止是能?简直就是能。
首先,汴梁老百姓肯定爱听王大卫编的这个故事。
至于“真相”,那个没意思。好几千里之外打了一场胜仗,跟大家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青唐在哪儿吗?
而且,不就是一个边陲小官儿,纠集了一票人马,冲过去,把人家给灭了嘛!这有啥可说的?太平淡了。
王大卫的故事则完全不同。这里面,有权谋、有算计。有跟敌人的,还有跟自己人的。一个明君,一个贤臣,从没见过面,却远隔千里上演了一场灵魂大碰撞,而碰撞的结果则是,灭国大胜。。。。。。
这才叫故事,这才叫真相。
谁敢说不是?老子打死你。不,不能打死,先打个半死,再送到开封府,让他们仔细查查,你到底是哪家的奸细?敢这么污蔑我们官家。
没错,汴梁的百姓就是这么爱戴他们的赵官家。虽然,最近朝廷总是弄出一些乱七八糟的新玩意,把大家折腾得够呛,但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更加爱戴赵官家,因为那些破事儿肯定都是奸臣搞的鬼,赵官家终有一日会收拾了他们。
他们需要一个英明神武的官家。而王大卫,恰好就给了他们一个。那么,跟赵官家打配合的王韶,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大忠臣。
必须是,谁来都不好使,哪怕赵顼和王韶联手辟谣,都没用。
接下来,是那些官僚。
还会有人上书弹劾吗?大体是不会有了。即便有,那又该弹劾谁呢?总不能放着大个儿的官家不弹,却偏偏选择了小个儿的王韶吧!
你都弹劾了,怎么还这么怂?柿子专挑软的捏,你自己不嫌丢脸吗?
至于观望的大多数,他们却会拉近与王韶的距离。因为,这故事透着一股推功于上的味道。
推功于上,肯定不提倡,它多少跟谄媚有些牵连,不合孔孟之道。可实际上,所有人都这么干。只要你当过两年以上的官儿,就不难明白,推功于上后,你获得的明里暗里的总收益其实远远高于独揽大功。
不这么干的,那才是傻子。
当然,王韶这把推得有些远,他越过了顶头上司李师中,直接推给了皇帝。不过,也可以理解,谁不知道这俩人不对付。王韶这么干也没啥好说的。
要说也只会说李师中。手下有这么牛逼的人才,你怎么会蠢到不善加利用呢?你这种人,到底是怎么混成一路经略使的?太特么可气了。
然后,是宰相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