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见此二人的同时,昭明帝也宣召了大皇子与六皇子。谢皇后未在,昭明帝让谢莫如回避。这还是夫妻二人结发后的头一回,昭明帝凡事不避谢皇后,从未让谢皇后回避过。但,昭明帝既有此话,谢皇后便带着宫人内侍去了偏殿。昭明帝靠在软榻之上,膝上搭着一条明黄锦被,四人则按长幼位份坐在他的榻前,姿态恭顺,眼神关心。昭明帝的眼睛落在四人身上,良久方道,&ldo;朕身体如何,想来,你们都有数。今大事未定,朕不能心安。&rdo;昭明帝道,&ldo;储位之事,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rdo;四人无一人说话,苏凌二位昭容都是不得昭明帝喜欢的,自然不敢先开口。大皇子六皇子都是受宠皇子,平日里在他们爹面前倒还敢说话,可事关储位,他俩就都不好开口了。昭明帝点名,道,&ldo;老大,你说说看?&rdo;大皇子是诸皇子之首,自来最是端庄的人,大皇子想了想,道,&ldo;父皇眼下还需保重龙体,待父皇大安,储位大事,自是由父皇做主。眼下六弟代父皇秉政,事事公道,样样妥帖。我们兄弟,都是庶出,唯六弟养于母亲膝下,且六弟有代父镇藩之功。储位向来是立嫡立长立贤,出不了这三样,我虽居长,论才能实不及六弟。再者,江山社稷,还需贤能者居之,如此,江山长久,百姓安宁。&rdo;六皇子连忙道,&ldo;我也不过是靠兄长们辅助,大臣们尽心,听得父皇教诲,勉力为之罢了。要说贤能,咱们兄弟都无不肖之人。大哥较我们年长,小时候,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宫里念书,都是大哥照应着咱们。待大了,大哥也是处处关心弟弟。何况,大哥当差更早,于朝政上,我不如大哥。&rdo;两人说的都极恳切,起码,昭明帝听后微微颔首。过一时,昭明帝看向两位昭容,道,&ldo;苏氏,你说呢?&rdo;安昭容面儿上一派古井无波,握在袖里子里手却是不禁微微颤抖,她不敢看昭明帝,低声道,&ldo;国之大事,妾身不懂,自然是陛下做主。&rdo;昭明帝看向凌霄,凌霄抬头回望昭明帝,沉声道,&ldo;陛下大行之日,妾身肯请以身相殉!&rdo;大皇子六皇子皆不可思议的望向凌霄,安昭容更仿佛见了鬼一般的深深震惊,这会儿也不低着头了,她两眼圆瞪的望向凌霄,仿佛此生从未认识过这个女人一般!昭明帝眼神幽深,深望凌霄一眼,道,&ldo;朕,准了!&rdo;六皇子脸色一白。凌霄行个礼,便退下了。昭明帝令几人都退下,命内侍传召内阁,待内阁至,昭明帝命薛相拟旨,册六皇子梵为储君。正在佛堂念经的安昭容听闻此事,当下身子一软,瘫在了地上。安昭容面色惨白,心跳如鼓,额间冷汗涔涔,浑身的气力都仿佛被这一道圣旨抽走一般。此时此刻,安昭容终于明白,凌霄为何会自求殉葬了。昭明帝立太子的诏书颁发之后,第二件事就是分封诸子,大皇子封秦王,二皇子封周王,三皇子封肃王,四皇子封韩王,五皇子封赵王。然后又令内阁拟了遗诏,薛相听昭明帝说&ldo;朕大行之后,着太子继位&rdo;的话,险些将笔掉在地上,眼中已是老泪纵横,内阁诸人,皆是面露凄色。昭明帝道,&ldo;人生百年,谁能不死呢。趁着朕还明白,将大事定下。这些天,都是太子代朕理政,太子,乃宽厚之人,只是,他还年轻,以后,朕就将太子托付予你们了。&rdo;这话一出,薛相诸人均是纷纷跪倒,哽咽难言。哭一回,继续拟遗旨。遗旨中,昭明帝只说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他死后,太子继位。第二件就是,昭容凌氏,殉皇陵。谢皇后对凌霄之事欲言又止,夫妻多年,谢皇后自是了解昭明帝,昭明帝亦是明白谢皇后。昭明帝知道谢皇后不反对凌霄殉葬,但,事干太子,谢皇后一向自信,故而有些犹豫。昭明帝道,&ldo;此事,朕想了许久。大郎与六郎都是不错的孩子,朕的心意,一直有些摇摆。苏氏愚蠢,凌霄心大。她二人,可做皇子生母,不可做皇帝生母。不然,日后仗皇帝生母之位,必成祸端。朕不惧有人在朕这里图谋富贵,这样的人,朕见得多了。倘是大郎继位,苏氏日后必然就是另一个太皇太后。凌霄的心,更不止于富贵,她的眼睛,盯着的一直是权柄。她狠得下心,熬得住岁月,倘叫她成势,祸端更甚于苏氏。她能明白,最好不过。朕不处置了她,倘由你来做,则你与六郎必然生隙。&rdo;&ldo;朕这一生,才干平庸,多赖你辅佐指引,方得帝位。以往,都是你为朕操劳,这件事,让朕代做吧。&rdo;谢皇后眸中水色盈眶,道,&ldo;便是辅佐,也唯有尧舜一般的人,才堪辅佐。倘桀纣之人,纵周公伊尹在世,也辅佐不来的。陛下本就有明君之姿,胜先帝多矣。&rdo;昭明帝怅然,&ldo;可惜天不假年哪。&rdo;顿一顿,昭明帝道,&ldo;皇后都知道了吧?&rdo;&ldo;陛下说的是什么事?&rdo;&ldo;朕瞒你那事。&rdo;谢皇后便知昭明帝说的是哪件事了,是六皇子生母凌霄流言之事,也是几年前小御史联名上书揭露段四海身世之事,或者,还有先时江行云失踪,谢皇后拒不答应四海国交易而令朝中心生不满之事。这几件事,谢皇后让昭明帝去查,昭明帝一直没查出什么结果来。谢皇后却是早就猜出来了,她明白昭明帝的心思,道,&ldo;我只当不知罢了。&rdo;昭明帝好奇,&ldo;皇后什么时候猜出来的?&rdo;谢皇后感叹道,&ldo;世间哪里有机密之事,凡事既做了,必有迹可寻。陛下一直与我说查不出来,我就猜到必是几个皇子之中的一个或几个了。我们养他们长大,他们如今为了皇位用这样的手段,陛下怕是心软了吧?&rdo;昭明帝叹,&ldo;当年我对先帝其实多有不满,待到自己做了皇帝,看到他们小动作不断,我方知先帝难处。这样的事,又有什么好说的呢?&rdo;&ldo;孩子大了,自然各有心思。&rdo;谢皇后道,&ldo;想争不是坏事,只是用的法子不对,太小家子气了。&rdo;昭明帝问,&ldo;皇后猜出是谁了吗?&rdo;&ldo;开始还不知道,但后来陛下将贺尚书调往户部,韦学士接掌礼部,我就知道了。&rdo;韦学士是六皇子的老师,贺尚书则是五郎的岳父,五郎又是大郎的同胞弟弟。昭明帝感慨皇后见一知著,道,&ldo;这事,皇后知道也就罢了,以后,莫再提了。&rdo;谢皇后点头应。&ldo;朕在,总有父子之情,朕,还能周全于他。待日后,皇后看着,凡事,还是要以江山为重。&rdo;平民百姓之家,孩子不好,打一顿骂一顿也就罢了。在皇家,很可能就是要人命的事了。昭明帝与他爹穆元帝一样,重子嗣,但,更重社稷。谢皇后道,&ldo;要不要让端宁回来?&rdo;昭明帝摆摆手,&ldo;朕近来都是令太子理政,朕生病的事早就瞒不住。可一旦宣端宁回帝都,西蛮那边儿必然就知道朕身体不成了,何况,还有藩王们那里,也不要惊动他们。待太子继位,再召端宁回帝都。&rdo;昭明帝除了对谢皇后有一番交待后,就是对太子进行最后的教导,昭明帝问,&ldo;凌昭容的事,你可怨朕?&rdo;太子恭身道,&ldo;儿臣没有,只是……&rdo;&ldo;你或者会想,朕是不是因为皇后而令她相殉的吧?&rdo;昭明帝道。&ldo;父皇!儿臣并无此想,儿臣知道,母亲她不是这样的人!&rdo;太子急声道。&ldo;你能说出这句话,可见,皇后没白抚育你一场。&rdo;昭明帝语重心长道,&ldo;皇后,是个大道直行之人。她不屑于这种阴私手段,安昭容,不是皇后不容她,是朕不能容她。自你出生,她便对你不闻不问,那时,皇后并没有要抱庶子抚育的意思,实在是她太过凉薄,皇后身为嫡母,便将你抱到身边养育。这些年,她对你视而不见,朕都知道。朕还知道,她此举是因为什么?她,就是为了让皇后一心一意的抚养你,皇后,没有嫡子。她就是相中了这一点,熬了几十年,熬到你继位,她自然便母以子贵。她知道你喜欢吃什么菜吗?知道你喜欢穿什么衣裳吗?你长这么大,她可问过你一句寒暖?生而不养,岂配为人母!&rdo;昭明帝身体虚弱,说完这一段,已是气喘吁吁。太子含泪为父亲顺气,道,&ldo;父皇,我都明白。&rdo;&ldo;你呀,你还年轻,如何知晓人心险恶。日后必会有人说,她是为了你的前程,苦苦忍耐,苦苦煎熬,临头来,是皇后让朕处死了她。&rdo;昭明帝喘过一口气,继续道,&ldo;朕虽看不到,但必会有小人进此谗言,离间你与皇后。&rdo;太子含泪保证,&ldo;儿子必不会听信小人之言,儿子自小跟着母后长大,在儿子心里,母后便是儿子的生母。&rdo;&ldo;皇后,一定要孝顺皇后。&rdo;昭明帝殷殷叮嘱太子道,&ldo;朕当年能得帝位,多赖皇后之功。许多人说,朕惧内。他们……他们是不明白,皇后之才干,并不输于朕……太子啊,皇帝也只是皇帝,皇帝位居九五,但,皇帝是与仕人共治天下。皇帝的权利啊,是由臣子来执行的……大臣们认为皇后干政,可朕,既能将权利赋予内阁,赋予诸臣,为何就不能将权利与皇后共享。他们于朕有功,皇后,不仅是朕的妻子,还是朕一生的良师益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