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整个邑伊县对刺绣的喜爱程度就很低,这也跟邑伊县,春安城以前比较穷有关。
只有有钱有闲的人,才会注意到刺绣这样的富贵物件。
像邑伊县,春安城以前的日子,谁家也不会花大价钱买刺绣穿在身上。
所以她的手艺也没什么用。
如果不是纪彬跟引娘做了刺绣买卖,她还在帮其他人裁衣。
当然了裁衣也是赚钱的,可对比现在的刺绣生意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现在的李裁缝,先不说纪彬每月付的一两夫子费,她自己做套刺绣都能拿到十两左右的工钱。
一套刺绣里面有四五块绣品,可不就是十两银子吗。
而她手头快点,两个月就能绣完一套。
也就是说,她两个月里,就能赚十二两银子。
教她刺绣的师傅,估计一辈子都没拿到过这么高的价格。
若是邑伊县,春安城早些富起来,早些有个纪彬,她相公的病可能就治好了。
不过说这些也没用,她现在不仅有两个乖巧的徒弟,还有这么好的营生,走到哪都有人捧着敬着,这样的日子真是谁也想不到。
就连儿子也跟着她好过很多。
村里人那些妇人们,更是不敢在背后笑话她是寡妇。
寡妇怎么了,寡妇照样能挣钱,挣得比他们全家都多。
李裁缝在考虑纪彬跟引娘的提议,问她愿不愿意来刺绣坊,刺绣坊有专门的房子,能提供给她和孩子居住。
若是李裁缝同意,那月钱可以涨到二两银子。
因为常在刺绣坊的话,更方便指点刺绣坊的绣娘们。
李裁缝自然知道,纪彬跟引娘是喜爱她手艺,所以能开着这么高的月钱。
但是带着孩子过来,她还是有些犹豫。
引娘此时正巧过来,低声道:“李嫂子,我跟你说个好消息。”
见李裁缝看过来,引娘继续道:“方才纪大哥跟荆高庄的坊主还有荆夫子说了,若是刺绣坊的人愿意,可以把孩子送到荆高庄读书,每日雇车马,在纪滦村和荆高庄来回。”
这话让李裁缝瞪大眼睛。
读书?!
她怎么把这事忘了。
自己孩子快五岁了,若是能读书?
李裁缝看看纪彬,这就是个读过书的,若是读了书能有他半分本事,那儿子就没白养。
然后又看看宣家三女婿,这也是个读书的,是个秀才老爷,见知县可以不拜,什么都不做朝廷都给粮食。
最后是引娘。
李裁缝跟宣老娘相熟,算是看着宣家几姐妹长大。
引娘在出嫁前沉默得很,虽然有些机灵,可远远不如现在这般落落大方,说话办事就跟官家小姐一般。
引娘现如今也是读书的啊。
这三个读书人就是跟别人不同。
若是她家孩子能从小读书呢?
引娘道:“一般来说五六岁启蒙正合适,邑伊县倒是也有私塾,只是太远了,就算雇马车一天也要来回五个时辰。所以不如荆高庄合适,纪大哥跟荆夫子还有荆姐谈了,是同意的。”
五六岁?
她家孩子不正是五六岁吗。
李裁缝下定决定:“好,我搬到纪滦村,方便工作,也方便把孩子送到私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