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全科医学概论题库及答案 > 第一节 慢性病的特点及社区管理(第1页)

第一节 慢性病的特点及社区管理(第1页)

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传统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慢性病在疾病谱和死因谱中的位置逐年上升,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www.Pinwenba.com根据WHO报告,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800万,其中近3500万人死于慢性病,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了750万。《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病人1。6亿,慢性病病人2。8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困扰人们,特别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致残率、致死率都非常高。所以,对这些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实现以预防慢性病发生与发展为目的的重要工作方式。

一、慢性病的概念

按发病过程及其预后,疾病可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急性病发病过程通常是迅速且短暂的,如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等,经及时、适当的治疗,身体能较快恢复正常,但也可能病情恶化而死亡。慢性病的发病缓慢、逐渐加重,其病理变化具有退行性、不可逆性,严重者可引起功能障碍而需要长期的治疗、保健和康复,也可能导致死亡(表10-1)。

表10-1慢性病与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比较

区别点|慢性病|急性传染病

病因|病因不甚明确|有特异的生物学病因

病因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干预措施,直接效果不明显,需要长时间评价、观察|特异性预防有效,直接效果明确、迅速、可测量

发病机制|复杂,不容易阻断|相对单纯,容易阻断

病程及所需的卫生服务|长,甚至终生带病,需要持续性的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短,治愈或死亡,所需服务时间较短

传播|多无传染性,人群预防与个人预防结合,人群预防正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但效果尚不突出|具有传染性,人群预防效果、效益极佳,预防手段以公共卫生人员和政府行为为主

预后|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需要持续性、综合性的康复服务|多数后遗症少,需要单一的躯体功能康复

符合上述慢性病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1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2恶性肿瘤,如胃癌、肺癌等;3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5心理异常和精神病;6慢性肝、肾疾病,如肝硬化;7其他各种器官的慢性、不可逆性损害。

通常所指的慢性病主要是指上述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为主的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chronicdisease,NCD),由于其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慢性病一般具有下述特点:1患病率高;2临床治疗效果较差,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3病程迁延持久,需要长期管理;4病因、病情复杂,具有个体化的特点;5诊疗费用较高,治疗的成本效益较差,对卫生服务利用的需求高。

二、慢性病的流行概况及社会危害

(一)慢性病的流行情况

在发达国家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在总发病或死亡中占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比例。美国前10位的死因按高低顺序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事故、糖尿病、流感与肺炎、老年痴呆、肾脏疾病和败血症,这10类疾病的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0%。而其中7类疾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亡数的71。2%,而心脏病与恶性肿瘤占总死因的52。6%。可见目前在美国,全部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是由这两类疾病引起。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与流行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总死亡中占绝大部分卫生部统计中心的资料表明,北京等36个城市的前10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精神病、神经系病,除第5位的损伤和中毒外,其余的9类疾病均为慢性病,占全死因的86。13%。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等慢性病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2。发病人数多,发病增长速度较快由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最多的国家,加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或死亡在总人口数所占比例高,因此其发病或死亡的绝对数很大。如高血压现患人数达1亿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2000万,糖尿病病人4000万;每年新发病例:肿瘤160万,脑卒中150万,冠心病75万。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长速度较快:20世纪50~70年代,高血压每年新发病例为100多万,而80~90年代为300多万;脑血管意外与冠心病的死亡率从1991年的84。010万与25。310万,上升到1998年的135。310万与42。710万,7年时间增加了50%左右;90年代糖尿病的患病率是80年代的4。8倍,估计,2025年患病人数将达到1亿,为目前的2。5倍。

3。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吸烟率与量:1996年的男性吸烟率比1984年增加了3。4%;每日平均吸烟量由13支增至15支;开始吸烟的年龄从22岁提前到19岁;2食物结构改变:1992年城乡居民肉、蛋、奶和水产品消费比1982年分别增加了81。1%、200。0%、323。0%和97。4%,而谷类和薯类的消费分别下降了10。9%和49。4%;3体力活动减少:由于工作与生活条件改善,城市地区约有20%居民的体力活动每日不超过20分钟,每周不超过3天;4肥胖:1992年的城市和农村超重率比1982年分别增加了40%和54%;5城市化趋向:2000年城镇人口为4。56亿,占总人口的36。09%,与199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长了9。86%;6老龄化:目前60岁以上人口已达1。3亿,预计2050年将达4亿。

(二)慢性病的社会危害

1。慢性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我国慢性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程长,多为终身性疾病,预后差、并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残疾。例如,我国现存的600万脑卒中病人中,75%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

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还表现在造成病人的心理创伤和对家庭的压力。慢性病首次发作,可使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轻的出现适应障碍、主观感觉异常、焦虑等,重的可出现愤怒、失助、自怜等心理过程。在慢性病反复发作或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时,又出现失望、抑郁,甚至自杀倾向等。慢性病对家庭的影响是长期的,当家中出现一个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长时间的陪护、转诊,帮助料理生活起居,病人种种异常心理的发泄等都会严重影响家庭有关成员,消耗家庭经济积蓄和家人精力。

2。慢性病经济负担日益加重我国主要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病人数增加,带来了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增长和卫生服务利用率上升,成为卫生费用过快增长的重要原因。在某些地区,慢性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将使人们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

三、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慢性病致病的危险因素可以有上百种以上,可分为三类: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和宿主危险因素。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不是单个因素引起,往往是多个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多个因素的作用,并非是单个因素各作用的简单相加,存在多个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同作用。

1。吸烟吸烟可引起多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肺癌、食管癌、膀胱癌、胃癌、口腔癌、咽喉肿癌、胰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20世纪末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达400万,据预测到2030年时,这个数字将增至1000万,而其中7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吸烟与很多危险因素有交互作用,而且往往呈协同作用。吸烟不仅在疾病的早期启动阶段起作用,而且可能对疾病整个致病过程都有影响。

2。饮酒饮酒与癌症、肝脏疾患、心血管疾病有关。据报告,每日饮6次酒者比饮3次酒者会有60%超额发病(癌症);在大量饮酒的人群中,肝癌的死亡率可增加50%;在中度严重饮酒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酗酒可以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饮酒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3。不合理膳食慢性病的发生和人们膳食方式与结构有很大关系。1食物中脂肪过多和心血管疾病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每日脂肪摄入量超过80克,发生乳腺癌、结肠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均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2维生素缺乏可以引发多种慢性病: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低,与乳腺癌、肺癌、胃癌、肠癌以及皮肤癌、膀胱癌的多发有关;相反,如果摄入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比例高的人群,其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的发病降低。3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与肠道肿瘤的发病有关:摄入量不足,结肠癌、直肠癌等发病增高。膳食因素中与慢性病发生有关的,还有微量元素,食盐,食物的加工与烹调以及进食方式等。

4。肥胖与超重肥胖与超重可以引起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等。在超重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4倍。

5。缺少体力活动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工作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体力活动的时间逐渐减少,强度日益减弱。缺乏体力活动是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多种癌症、骨质疏松、龋齿等发生有关。缺乏体力活动可使人体超重与营养分布不均衡,而体力活动可以对体重、血脂、血压、血栓形成、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抗性、某些内分泌激素等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发病的危险。

6。病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15%~20%癌症与病原体感染,特别是病毒的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HBV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人乳头瘤状病毒(HPV)与宫颈癌;EB病毒与各种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鼻咽癌;HIV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7。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精神和社会因素对慢性病发生也有很大影响。长期压抑和不满,过于强烈的忧郁、悲哀、恐惧、愤怒,遭受巨大心理打击而不能及时自拔都容易诱发癌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