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千山记方氏咋回事 > 第571页(第1页)

第571页(第1页)

永安侯一退,穆延淳点靖南公柳扶风为兵部尚书。晋王得以此事,怪叫一声,&ldo;老五这奸滑的家伙,岂不是要夺我差使!&rdo;如同永安侯不能与李九江同为六部尚书,朝中还有避嫌的规矩,如父子不同在同一部衙门当差,像先前谢老尚书为刑部尚书,谢松于侍郎位上在六部轮转,独未做过刑部尚书。大皇子与柳扶风,正经姻亲,也在避嫌之列。晋王妃劝晋王,&ldo;王爷这是哪里的话,原本今年出了先帝的孝,咱们就要去藩地的,这差使原就不长了。亲家当兵部尚书难道不好?倒是今趁咱们还没走呢,亲家那里,到底不如你在兵部熟,兵部这些事,要是亲家问你,你好生同亲家说一说才好。&rdo;晋王心下也知是这个理,只是难免郁闷,与妻子道,&ldo;老五这家伙,甭看外头人都说他宽厚仁德,其实,数他心眼儿多。你看看,这才登基半年,就把永安姑丈挤回家去了。&rdo;晋王妃道,&ldo;那李尚书,还不是永安姑丈的儿子。&rdo;在晋王妃看来,这事儿永安侯府可不亏,看遍帝都豪门,永安侯府能排进前三。晋王妃就琢磨着,道,&ldo;待先帝的孝出了,咱们二丫头的亲事可再不能耽搁了,王爷可有中意的人?&rdo;晋王妃真是急死了,大闺女的亲事是赶上亲家死人守孝,一直守到大闺女二十上才出的阁。二闺女更是命苦,指婚赵家,赵钦死在了北靖关,二闺女这亲事就得另说。偏生这几个就没个清静时候,如今二闺女也二十了,晋王妃恨不能去街上抓个女婿来。老夫老妻多年,晋王也是了解妻子的,问,&ldo;你这是看中谁了?&rdo;晋王妃道,&ldo;也不是外人,你看长泰公主家的老二如何?&rdo;晋王倒也挺乐意。晋王乐意不行,结亲向来是两家人的事,晋王妃是相中了长泰长公主家的老二的,只是这事还得探一探长泰长公主的口风,长泰长公主倒不是不满意晋王家的温安郡主,温安郡主是晋王妃细心教养出来的,礼仪品性都不错,只是……长泰长公主另有相中的人了。长泰长公主眼光很不错,她眼下都不准备考虑温安郡主,就是因为她相中的人,比温安郡主身份更高‐‐便是新君唯一的女儿昕哲公主。昕哲公主还没有正式册封,说来昕哲公主,长泰长公主都是这样的口吻,&ldo;我这辈子,跟四嫂一样,没闺女的命。我看昕姐儿,就如同我的亲闺女一般。&rdo;又与谢皇后道,&ldo;昕姐儿今年十七,她及笄那年,我及笄礼都准备好了,后来却是有事耽搁了,今年出了父皇的孝,该给昕姐儿补上,别委屈了孩子。&rdo;谢皇后笑道,&ldo;我与陛下商量好了,待出了先帝孝,就给昕姐儿册封,虽晚了两年,介时册封礼和及笄礼一道办。&rdo;长泰长公主自然称好,又打听,&ldo;不知给昕姐儿及笄礼的正宾可找好了?&rdo;谢皇后道,&ldo;听闻当年长公主及笄礼,请的正宾是大长公主。我想着,大长公主于皇室德高望众,欲请她为正宾,就是不知大长公主的意思?&rdo;长泰长公主连忙道,&ldo;有空。我与母亲前些天还说起昕姐儿呢,娘娘也知道母亲,我别的事情不及母亲,就是在这儿女缘上,与母亲一样,都是没有女儿的。所以,见着女孩儿就恨不能都养在自己家里。母亲连续为两代公主主持及笄礼,说来也是一桩美谈。&rdo;谢皇后笑,&ldo;是啊。&rdo;谢皇后就有些明白长泰长公主的意思,尤其近来,长泰长公主时常给昕姐儿送东西,谢皇后与丈夫说起此事时,穆延淳道,&ldo;昕姐儿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只是我没想这么早叫她嫁出去。&rdo;谢莫如道,&ldo;我也想多留她几年。&rdo;长泰长公主另有心宜的媳妇,晋王妃只得作罢,另为闺女寻罗好女婿。倒是昕姐儿觉着,近来姑妈们看她的眼神与众不同,而且,并非长泰姑妈对她热切非常,永福姑妈也时常把她夸成一朵花。永福长公主是跟闺女商议的,她也相中了昕姐儿,想让儿子尚主。吴珍想了想,道,&ldo;要说昕姐儿,也是极好的。父皇母后只她一女,平日间极其宠爱昕姐儿,她也乖巧,可人疼,更难得不是跋扈的性子。母后很早就让她学着管事了,她管家也不错。只是一样,我已嫁到了舅舅家,若昕姐儿再嫁给阿弟,这怎么看,都像换亲。&rdo;永福长公主瞪闺女一眼,&ldo;什么叫换亲啊,说得这么难听,这是亲上加亲。&rdo;永福长公主道,&ldo;你弟弟也大了,我总愿他娶个能帮扶他的妻子。昕姐儿性情好,出身也够,要是你弟能娶了她,我这辈子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rdo;吴珍终觉此事不大成,劝母亲道,&ldo;母亲先同父亲商议一下,母亲能看到昕姐儿的好处,别人照样看得到。不说别人,母亲只阿弟一个儿子可操心,长泰姨妈可是有三个儿子,初表弟前年刚娶亲,接着就是昶表弟了。长泰姨妈也是极喜欢昕姐儿的,听母后说,出了外祖父的孝便要给昕姐儿册封,还要补办及笄礼,已是请了大长公主做正宾。&rdo;永福长公主顿时如临大敌,长泰长公主早便同谢莫如走的近,再加上文康姑妈,永福长公主都觉着自家拼李家不一定拼得过。永福长公主揣着一肚子的郁闷回家去了。永福长公主与丈夫商量此事,吴驸马也不大看好,但很快,永福长公主便无此烦恼了,她婆婆吴国公夫人因病过逝,吴家阖府守孝。吴珍身为皇子妃倒是不必守孝,但祖母过逝,心下亦是难过。谢莫如与她道,&ldo;要是有什么赏赐,只管打发人过去。&rdo;谢莫如这里对吴国公夫人并无东西可赏,穆延淳那里亦无动静,不过是让内务司按例办罢了。毕竟,先吴国公误国之罪是先帝钦定的。吴国公夫人刚死,南安侯与大郎就从南安州回朝,穆延淳对南安侯又是赞赏又是歉疚,无他,南安侯刚走,亲爹就没了。你说把穆延淳难的,大郎年轻,让他自己去南安州,穆延淳再不能放心的。但,人家亲爹死了,这事儿也不能瞒着啊。穆延淳无法,便亲自写了封信命亲卫快马加鞭追赶南安侯,信中说了老老承恩公离逝之事,还让南安侯回帝都奔丧。要说南安侯为何能青年封侯,以往,不少人说南安侯能封侯绝对是沾了外戚的光,是穆元帝照顾母族表弟。说这种话的人,直待日后南安侯于江南再立战功,才堵了这些小人的嘴。南安侯能得世袭侯爵之位,绝对与南安侯过人的手段分不开。南安侯的聪明,怎么说呢,完全不似胡家血脉。他收到来信,只见信,并不见有取代他差使的人,就明白帝王的难处了。他父亲过逝,于情于理,此非战时,他又是致仕的人了,帝王不能夺情。但,眼下帝王又没有合适的人来代替他。南安侯轻声一叹,他似乎天生父母缘浅,少时与父母也不大亲密,及至年长,更是在南安一呆多年。最后,母亲过逝时,他在江南隐姓埋名。父亲过逝时,他又在外。南安侯战场上经多少战事,看惯了生死,也看淡了生死,寻思片刻,写了封信给穆延淳,并未回帝都奔丧,依旧是同大郎去了南安州。如今南安侯回来,穆延淳特意于昭德殿相见,听二人回禀了差使,南安侯道,&ldo;安国夫人一死,底下各土族部落必有动作,只是不知是大是小了。平远侯那里已有防备。&rdo;穆延淳颌首,权力交接便是如此。待将正事说完,穆延淳打发大郎去给皇后请安,留下南安侯单独说话,说起老老承恩公的丧事,说起南安侯的忠贞,穆延淳颇是感切,道,&ldo;舅公与父皇既是君臣,亦是舅甥之亲,在一起了一辈子。故而,朕做主,令舅公随葬先帝皇陵。&rdo;其实,那处墓穴是当初穆元帝留给北昌侯的,后来,于家一败涂地,想着老老承恩公也是自己亲爹的亲舅舅,墓地也是现成的,穆延淳对老老承恩公没什么感情,但南安侯是难得的明白人,这也是为酬南安之功,给老老承恩公陪葬皇陵。南安侯道了谢,穆延淳摆了摆手,道,&ldo;这次,多亏有你。&rdo;南安侯着急回家祭他爹,穆延淳并非留膳,只是将御膳赐一席至南安侯府。大郎那里先去凤仪宫见过嫡母,谢莫如见大郎回来,极是高兴,笑问他一路可还好,又说,&ldo;年都是在南安州过的,过年的时候,你弟弟们可没少念叨你。阿炎都会叫爹了。&rdo;大郎笑,&ldo;我在外头,也记挂父皇母亲和弟妹他们,头一遭出远差,以前六郎给家里写信我还说呢,出远差也没什么啊。自己走一遭才知道,总是会想起家。&rdo;母子俩说些彼此近况,谢莫如就问起他差使办的如何,大郎道,&ldo;亏得有南安侯,他于南安州土族之事极是清楚,连土话都会说,那些土族首领,见到南安侯都恭恭敬敬的,但对新头领就不大恭敬了。&rdo;谢莫如笑,&ldo;新头领上位,他们自是要掂掂斤两的。&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