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最好不过了。”媛贞呵呵一笑,憨憨的样子。
“好?好在哪里?”他幽声道。
“就不用把她们两个人分开看了,我也不用犯迷糊,都还跟以前一样啊。”媛贞说:“省了好些麻烦。我还真希望容儿就是容姐姐。”
正是你希望的这样啊。
他默然着,没有说出实情,反而好奇地问:“如果真是那样,你不奇怪?梨容为什么要隐姓埋名?”
“这有什么奇怪的,她这样做,自然有自己的理由。”媛贞大咧咧地说。
“你不想知道原因?”他更加好奇了。
“想啊,”媛贞笑起来:“不过既然她不想说,又何必强求呢?等她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告诉你了。”
这也是道理,皇上点点头,望着媛贞好一阵出神。
媛贞依旧是单纯,而且实在。她不会去想朗坤忽然问起自己家中与梨容相貌相似的女子有何不妥,她只急于向朗坤证实,世上还真有这么相象的人。尽管她也怀疑,可是她也知道,即便真是梨容,要隐姓埋名,必然是有自己的苦衷。是容儿也好,是梨容也好,对她来说,都无所谓,只要是她喜欢和亲近的人。就很好了。
朗坤不知道,媛贞如果知道他和梨容的过去,知道他深爱的人一直都只有梨容,会做何感想?尽管媛贞已经入主集粹宫。当了皇后,但他还想,让梨容回到自己身边,即便是屈居做个贵妃,也好啊。
他已经不能避免地要顾虑刘家,要受身外之事的种种牵制,委屈梨容他不愿意,可是,事已至此,不委屈梨容又能如何呢?纵然他拥有天下。也不能随心所欲啊。何况,就是他要册封梨容为贵妃,也还要经得媛贞的同意。
媛贞毕竟是皇后。
所以,容儿就是梨容的真相,他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告诉媛贞,再慢慢地把从前的一切,也告诉媛贞。欺瞒她没有必要,只希望,能得到她的理解。
他的心事,是如此沉重。
正阳殿,皇上正在批阅奏章。袁公公在旁研磨。
“皇上,”袁公公轻轻地开腔了:“您见过刘府救回的那个姑娘了?”
皇上略微抬头,沉声道:“她应该不叫容儿。”
袁公公低声问:“那您……”
“缓一缓,”皇上默然道:“朕会要接她进宫来的。”
研磨的手蓦地停住,袁公公精矍的目光望过来,显然。这与他当初把刘府收留容儿的事情告诉皇上的初衷大相径庭了,皇上已经有了决定,但对于这样的决定,袁公公有些意外,他迟疑片刻。说:“蒙古人的战书里,写明了只要她一个人呢……”
“那只是他们的借口。”皇上头也没抬。
袁公公想了想,小心地说:“可是,如果送了她去,非但可以避免战争,而且还可以避免财物损失,更有利于您明年的计划呢……”
他停下笔,抬起头来,闷声道:“蒙古人想要的,何止是一个女人,没有得到财物,这次退了兵,下次依然会找别的借口出兵,为的,还是索要财物。既然给他们人他们要财物,不给他们人他们也要财物,那朕何必给人?!”
“钱没有了可以挣,人没有了,你到哪里去找?”他决然地闭上嘴。我已经失去梨容一次了,我不能再失去她。
沉默良久,袁公公还是鼓足了勇气,又说:“只要这次堵了蒙古人的口,让他们退兵,至少到明年四月,他们都不可能再出兵,我们可以得不少有利时机呢……”
是啊,如果把梨容送过去,战书上所列的条件就生效了,蒙古人必须退兵,现在是深秋,过不了一个月,蒙古就会下雪,这一下,断断续续要到明年四月,到那时,气温回暖,蒙古人放牛喂马,给养充足,才有可能再次出兵。中原也将利用这一段时间,抓紧操练和准备,或者到他们再次进犯,就可以一决高下了。
在这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军资。如果不出意外,到明年决战,费用应该是够了,可是蒙古这一来,又要从中刮走一大笔,目前主要是蒙古人索要的数量不可确定。这一赔款,出兵的军资,又着实让人伤脑筋了。蒙古要得少,还可以挤出来,要是狮子大开口,那出兵计划又得延后。
这些朗坤不是没有想过,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梨容,绝不能再离开他身边。
“皇上,”袁公公躬身下来,试图劝服:“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啊……”
“知道了。”皇上淡淡地应了一句,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希望结束这个话题。
“皇上……”袁公公知道,皇上并没有改变主意。
“朕已经决定了。”皇上硬邦邦地说:“这里没你的事了,退下吧。”
袁公公呆立片刻,摇摇头,无奈地退去了。
出了正阳殿,一路走来,步子渐渐沉重,渐渐缓慢,袁公公终于站定,眉头紧索。
忽然,有了——
他精神一振,眉头一展,脸上露出豁然的神色,加快了步子,急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