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又问:“我在书中看到,除了合十礼这个标志性礼节,你们好像还有个同样很有标志性的佛号,‘阿弥陀佛’,好像无论什么场景,念出这句都会很应景,咱们谈话这么久,我怎么没听你念过一次?”
知客僧道:“李居士应是看的天变之前的典籍吧?”
李潇潇颔首。
知客僧从袖中掏出一本书,递给李潇潇道:“真要说来,这牵扯到天边以后两百多年的佛学变迁,李居士若是有兴趣,这本书应该能够帮您解惑。”
虽然天色昏暗,上山台阶上隔很远一段距离才有一盏昏黄的灯光,但对李潇潇而言,自然毫无难度。
《三次座谈会议概要及佛学变迁概述》
不错,很有炎夏特色。
只是看这个名字,李潇潇就知道这册子出自哪里了。
果然,他在封面下方看到了熟悉的几个字样,炎夏商务出版社。
李潇潇将这本书装进储物袋,又问:“我在州城似乎从没见过什么寺庙,就是这里之前也没有听闻,怎么感觉像是突然冒出来似的?”
知客僧知无不言道:
“这个鸡公山寺确实才建起来没两年,那时您已在州学高就,自然没注意到。
至于您在州城没有见过,我给您的书也能得到答案。
我记得第一次座谈会里就有一位领导讲了一句很深刻的话,‘佛学要为炎夏服务,而不是炎夏为佛学服务,不能为炎夏服务的佛学,不是好佛学’。
所以,佛学、寺庙、僧众的发展,要与炎夏的大势发展相结合,找准自己的定位。”
听他说这最后几句,李潇潇有种听学校领导讲话的既视感,心道,可能是各种佛学会议开多了,自然而然的就把领导的一些语录给活学活用了。
“从炎夏大局来说,府县以上的大城市,有着各种各样的精神文化活动,人们的精神需求可以从许多渠道得到满足,文艺表演,集体活动,琴棋书画,诗歌比赛,从青少年到老年人,他们的精神生活都丰富多彩,能够得到极大地满足。
所以,那里不需要我们,至少在现目前,我们是没必要把精力用在那些地方的。
而乡镇以下的情况则不同,特别是村寨中上了年纪的老人,子女要么在田里劳作,更多的则在城里,乃至迁移去了远方,没有人专门的陪伴他们,虽然他们在物质上能得到基本的保障,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非常空虚的。
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同样,能够帮助广大偏远之地的老人们得到一个平安喜乐、充实无憾的晚年,作为学佛者,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与功德。”
听到这里,李潇潇忽然怔住。
一是被知客僧话语中的格局所打动,当然,这很可能是又是他活学活用了某次佛学会议的领导讲话,不过,能从他口中说出来,也大约能够看出他本人胸中的格局。
另一个就是她听到“功德”二字心有感触,在气运显世的当下,功德二字无论对任何人来说,可都有着无与伦比的魔力,就是不知道他口中的功德和气运规则中的功德是不是一个功德,不过,再一想,此二者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本来就是二而一的事。
若真如知客僧所言,帮助大量山居的、精神空虚的老人得到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是寺庙僧众的佛家功德,人道气运也同样会不吝赏赐下人道功德吧。
彼功德便也成了此功德。
不知不觉间,两人已经走上了山顶平台,来到了中央大殿门外。
一群周边村寨,十里八乡的老人们聚在大殿之中,每人都盘膝坐在一个蒲团之上。
闭目静坐,心灵沉静。
仿佛已经睡着。
但李潇潇知道,没有一人睡着,反而心灵格外的清醒,空灵。
在主殿讲经坛上,盘膝坐着一位老僧,应该就是知客僧口中所说的“大法师”。
他穿着黄色僧衣,披着赤色金线的袈裟,面容安详沉静,脑袋锃光瓦亮,仿佛会反光。
此刻,他也没有说话,与大殿中所有盘膝坐在蒲团上的老者一样,微闭双目。
大殿之中,一片安宁祥和。
只有一个声音。
那就是老和尚手中轻轻敲响的木鱼声。
他敲的木鱼有种很奇特的韵律,不仅没有让空间显得吵闹,变成杂音,反而让这一片空间变得更加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