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恐怖消息
这一千多明军队伍所押送的物资,正是大明朝送来的所谓犒劳瓦刺大军的银两和物资,什么犒劳啊?这是美其名曰,说白了就是为救皇上所交的赎金。
这个犒劳大军是从昨天凌晨从京师启程的,他寄托着大明朝廷所有大臣和后宫里的皇后皇太后及皇室家族的愿望,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此时在头辆马车上端坐一人,此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身躯伟岸挺拔,仪表堂堂,长长的花白胡须在秋风里微微飘动,显得精神矍铄,颇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气质。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大明朝廷里威望极高的老臣吏部尚书王直,他字行俭,号抑庵,江西泰和人。此行他被朝廷委以重任,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当今大明英宗皇帝朱祁镇从土木堡的瓦刺军手里接回来,所以他此行是鸭梨山大。
此时他捋了一下被风吹乱的长长胡须,抬头看了一眼太阳的位置,现在应该已过午时,刚刚进入未时。
他这里正在车上计算时间,这时从前方驰马飞奔过来一名大明将领,他来到王直所坐的马车前飞身下马,然后向王直施礼道:“王大人,现在已过午时,是否停车休息吃饭?”
“此地离土木堡尚有多远?”王直在车上对来将问道。
“回报大人,此处离土木堡已不足五十里。”那位将领高声回道。
“哦,还有一个多时辰的路程,你通知将士们坚持一下,到达土木堡以后再统一吃饭,现在救皇上要紧。”王直对面前的将领坚决地说道。
为了争取时间,早日见到皇上,原来王直早已经提前决定午饭不在路上吃了。
“是!大人。”那位将领答应完后,回身告诉身边的亲兵传令下去。
这位将领也不是别人,他正是也先从俘虏中选出来为他去京师报信的锦衣卫百总梁贵,朝廷认为他在特定时期及时报信有功被速提为千总。因为他认识去土木堡的路线,又了解瓦刺军的现状,所以代理兵部尚书的于谦派他带人押送犒劳银两和物资,陪同吏部尚书王直一同前往土木堡。
梁贵个子不高,身体偏瘦,在他一副黝黑清瘦的脸庞上,有一双不是很大却非常俊朗有神眼睛。从刚才他身轻如燕般的下马动作上看,此人轻功一定了得。
其实早在梁贵到达京师之前,朝廷已经得道离土木堡只有二十多里地的怀来县派人送来的消息,知道御驾亲征的英宗皇帝已经兵败土木堡,只是不知道皇上的下落。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顿时在京师上空炸响。满朝文武大臣和后宫里的皇亲国戚以及居住在京城里的百姓,如同炸了马蜂窝一般,顿时乱成了一团。
土木堡离京城不足二百里,若是瓦刺军挥师南下,如果顺利的话,不用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打到京城。
因为这次是御驾亲征,势在必得,当时大太监王振为了在人数上和气势上压倒瓦刺军,所以几乎倾其京城所有的精锐部队全部随皇上亲征。现在留守在京城周围的部队不足五万,而且都是剩下的老弱病残。
即使是皇上御驾亲征近五十万的龙虎之师都被瓦刺军打得落花流水,那么以瓦刺军得胜之师势入破竹的气势,歼灭京师这五万多老弱病残的队伍,更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
所以这个可怕的消息就像一片恐怖的乌云笼罩着整个京城,当时不管是皇宫墙里还是墙外,大家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有不少人得知消息后,便携儿带女连夜逃出城外。因为他们中间有不少人都听说过,蒙古鞑子强悍凶狠,与汉人有世仇,所以他们在攻占每一个新的地方,为了报复汉人的抵抗,削弱汉人的抵抗意志,都会对那里的百姓实施烧杀掠抢,奸淫妇女。
为此当时在北方老百姓当中,都或多或少有谈鞑子色变的畏惧心理。
如果单纯是百姓存在这种恐惧心理还不是很可怕,最可怕的是朝廷里的文武大臣也存在这样的心里,他们的惧怕心理会导致他们因惧怕而作出错误的决定,这种错误的决定,不但误国还能亡国。于是当时在朝廷内部自然形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南迁,把半壁江山拱手让给瓦刺,一派主张迎战,保卫皇城。
此时严重的形势,与三百多年前即将灭亡的北宋非常相像。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当时金国已经强大到可以和北宋军队分庭抗礼的时候,他们再也不愿意俯首帖耳称臣于北宋朝廷,开始对北宋发动了战争,他们先后攻破太原和真定城,然后大军渡过黄河,直逼北宋心脏。
当时软弱的宋钦宗不知所措,在手下大臣们纷纷主张投降的时候,无奈的宋钦宗最终默许投降。靖康二年春天,金国大将完颜宗望帅大军押送被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赵氏皇子后妃宫女四百多人以及大量的财物返回金国,从此北宋灭亡,历史称之为“靖康耻”。
为此,后来诞生了岳飞不朽的爱国诗篇《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如果把相隔三百多年的两个朝代相比较,你会发现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主力刚刚被歼灭,京城空虚无人把守,城内上下人心惶惶,而且在大臣中主张逃跑投降的占了绝大多数。况且此时的大明朝更为被动,因为京城未破,皇帝已经提前被俘,现在人家可以挟天子以攻京城。
就在主张南迁论调甚嚣尘上肆无忌惮的时候,当时还是兵部侍郎的于谦对暂时代理皇上的朱祁镇弟弟朱祁钰一声决定历史命运的怒吼:“建议南迁之人,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