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更热闹,人群往来穿梭,各种嘈杂的声音此起彼伏。可惜都是党项话,王大卫一句也听不懂。
随便找了一家临街的门面,王大卫牵着马走过去,话到嘴边,变成一句:“小哥,能听懂汉话吗?”
那伙计一愣,讪笑着摇摇头,回了一句,还是党项话。王大卫没听懂,但却明白了意思。
切!汉语都不会,开什么店?换一家。
一连换了三家,都是如此。王大卫郁闷至极。
正不知该如何是好,身后传来一声:“公子可要尝尝小人的包子?”
是汉语,亲人啊!王大卫转头,笑靥如花。
街中站定一名小贩,年纪大约二十上下,挑着一副担子,担子的两头各挂一串蒸笼,蒸笼的下方是个火盆,火盆有三只铁脚,离地半尺。
高科技啊!可以边走边蒸,买到手里还是热乎的。说汉语的人就是聪明。
王大卫走过去,问道:“什么馅儿的?”
小贩:“羊肉的,祖传的手艺。公子尝尝吧!”
王大卫掏出一小块碎银子,五钱有余,递了过去。
小贩没接,苦笑着道:“公子,您要买多少?小人全卖给您也不够啊!”
王大卫:“先来一个尝尝,要是好吃。。。。。。就来一屉。剩下的也不用找了,我问你几句话就成。”
小贩迅速接过银子,揣入怀中,道:“那就好,小人还以为您看中我这副家当了呢!可不敢卖,小人还指着这副家当过活呢!”
一边说,一边放下担子,麻利地掀开一个蒸笼,从腰间抽出竹夹和一张油纸,夹出一个包子放在油纸上,递给王大卫。
王大卫接过包子,咬了一口。汁水瞬间充满齿间。香!对得起你家祖宗。如果一定要挑毛病,那就是,油有点儿大,略微显腻。配个拍黄瓜就完美了。
再咬一口,抬手指向蒸笼:“一屉。包起来。”
小贩更加欢喜,迅速将那一屉中剩余的三个包子包好,交到王大卫手中。
王大卫:“问你个事儿。最近,这两天,有没有马队进城?大约一千匹。”
小贩:“马队?您问的是不是上午的事儿?就从咱们这条街上过的。我想想啊!还真有一千来匹的样子。您别担心,小人的蒸笼严实着呢!不进灰。”
上午?就差半天儿吗?早知道我抓点儿紧就好啦!
不对吧!这条街上这么多人,马队就这么过?
王大卫面露狐疑,左右扫视。
小贩很机灵,当即明白了王大卫的意思,忙道:“公子有所不知,我们都习惯了。自打嵬名将军来了之后,三天两头儿地出城练兵,常走这条道。马队来了,我们就在边儿上躲一躲;马队过去,该干啥还干啥。”
嚯!这么训练有素?为什么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印度火车过菜市场的画面?
王大卫:“小哥,你再想想,上午的马队什么样儿?”
小贩思索了一阵,喃喃道:“您这么一问,小人还真想出点儿东西。是军马,嗯!肯定是,都是训过的。打头的骑的是一匹大白马,一看就是神骏。。。。。”
王大卫心花怒放,道:“小哥还懂相马?”
小贩:“可不敢说懂,见得多些罢了。就比如您身后这匹。。。。。。”
阿黄凑过来,大脑袋对着小贩,虎视眈眈。
王大卫:“小哥只管说。”
小贩:“那小人可就说啦!您这匹,一等一的神骏。就是。。。。。。它不怎么听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