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不行了。
。。。。。。
就在业内外苦苦等待《飓风营救2》的消息时,唐言和陈木盛也在机房里夜以继日地忙活着。
时间紧任务急,唐言也亲自上阵了。
当然,只是从旁协助。
有些镜头分处理没有头绪,才会开口,或者哪里不太行的。
“唐主任,被装甲车、汽车追逐的这段航拍戏,我觉得还是在敌我双方之间,切几次镜头合适,更能展现情况的危及和刺激感。”
后面那场追逐戏,陈木盛就和唐言讨论了起来。
就是广袤的非洲大地上,男主角一辆皮卡,面对对方三辆装甲车,还有一个卡车车队的追杀。
装甲车的火炮,卡车上敌人的火箭筒,作为主力,构成了这场戏最强大的火力。
唐言却道:“陈导,我觉得没那个必要,这个镜头的本身已经够凶险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没有自己人支援,敌我双方火力相差悬殊。
炮弹频繁落在皮卡四周,只需要命中一枚,男主角就完了,直接给航拍全景,把一枚枚炮弹在周围爆炸带进去,反派每发一炮,观众就会跟着紧张起来。
镜头切的太频繁了,反而会中断敌人的火力,好像给了观众松口气的时间,我们不能让观众喘气。”
绝大部分电影导演都喜欢切镜头,毕竟电影时镜头的艺术,更凸显导演功力。
许多电影就是这样,没必要切的时候也切。
好像切一下,这个镜头就多了更深的含义。
当然,该切的时候肯定得切。
这也是无数电影人、制片方总结出来的规律。
观众的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尤其是一般的电影。
为了照顾观众,一个镜头时间越来越短。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看过维密走秀的视频,细心点就会发现,走秀镜头一直在切换,根本看不到任何一个完整的模特走秀。
每次都是模特上场时候几秒钟一个脸部特写,一个全身,然后切到不相干的东西比如歌手脸部特写,观众。
再然后模特走到前台,一个全身镜头,再切到不相干的东西,然后切到下一个模特上台顺带上一个背部背景。
根本看不到一个模特的全程表演和走猫步过程。
为什么?
因为很多人压根就不是去看表演的,就为了看那一个个大长腿。
老盯着一个模特的腿也会疲劳,就切到其他地方,或者换个模特。
差不多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照顾观众。
但是呢,电影里有时候乱切镜头,会有种凌乱的感觉。
这场戏,就是一场追逐戏。
为了突出敌我双方实力、火力、环境凶险。
航拍的长镜头,偶尔切一下,就够了。
最终,陈木盛还是同意唐言的想法。
绝对不是因为他是厂长、投资人、监制。
只是因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