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商朝的开国之君是谁 > 第35章 舅舅在哪里上(第1页)

第35章 舅舅在哪里上(第1页)

钦天监择卜的吉时很是及时,就在朝堂口水仗打完的十日后,即崇安初年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崇安帝穿全套冠冕奉陈哀宗的灵位至太庙,并在灵前尊王皇后为圣慈太后,垂帘听政。

圣慈太后在先帝灵前下的第一道懿旨便是进京兆尹王言为尚书左仆射。

在大陈朝,尚书左仆射地位等同于副相,分宰相权柄。一般情况下,皇帝是绝不会启用这个官职使君臣生隙。而一旦有人坐上这个位置,那么当朝宰相就该明白:这是皇帝暗示他该退休了。

这种官场潜规则宰相谢思自然心知肚明,懿旨一出,他就在第二日上了请辞的奏章。

例行的三请三辞之后,只在十月初十,谢思就麻利地收拾好行李归乡了。

而谢思走后不到半个月,新上任的尚书左仆射王言就勤快地将吏部、民部、兵部的要员都换上了自己人。唯留下御史大夫江表如泥胎木塑,羽林卫统领长孙肃不可动摇。

至此,这场皇统之争以崇安帝的全面失败而告终,仓促在他身边集结起来的利益集团也被一网打尽。

悄悄来到青州准备来京摘桃子的宁郡王薛攸最终得了朝廷的一份申斥,仍以郡王爵黯然返回幽州,可说是赔了儿子又折王爵。至于那些附庸在崇安帝和谢思身边的朝廷官员们不是被调离京城就是黯然请辞。

王言行事果敢,对于上疏请辞的大小官员是绝不挽留,唯有礼部尚书李雍的请辞才写了情真意切的回书代替朝廷挽留人才。

收到朝廷对自己的辞职信的回复,李雍也并不意外,只叹息着道:“希望年后就能返乡,还能赶上清明祭祖。”

根据朝廷规矩,朝堂重臣三请三辞的流程走上三个月是应有之意,主要也是要显示朝廷对人才的尊重。至于谢思的三请三辞竟能在九天内走完全部流程,只能说谢思和王言都爆发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效率,两人皆不愧为宰相之姿。

李雍打辞职报告和李承宗申请调职的事自然有大人自己去操心,李长安在家中修养了一阵又是生龙活虎的一条好汉。他既已能出门了,当然不会老窝在家里当宅男。趁着李雍还没成功辞职,怎么也要先把京城游玩一遍才算不负此行。

否则将来跟李雍返回太原老家,见了李家坳的小伙伴,他们问自己:“长安,你在京城都见识了什么好东西?”

李长安却一个字都答不上来,这岂非大大地丢脸?

有此缘故,整个十月李长安都犹如出笼的鸟儿一般在金陵城内到处闲逛。

此时的金陵城与地球位面的南京相比少了许多著名景点,但自然环境却好了许多。只因金陵水路繁密,虽说同为京城,大陈的金陵城的布局并不如地球位面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一般有大大的城墙将整座城的人都包括在内,百姓在城内起居住行,几乎不用出城。

相比太初宫,金陵城最外围的城墙并不十分高大,约莫只有四五丈高。金陵城中除了皇族居住的皇宫以及高官要员居住的乌衣巷、长干里,也不见太多可供群体居住的建筑群,而多为皇家园林、山川湖泊、市集等游玩场所。而在金陵城外,却有东州城、西州城、白下城等七八个卫星城镇拱卫皇城,容纳普通百姓。

李长安摸清京城布局,就在心中暗道:一鼓而下!

原来,大陈皇室为了安全考虑,除了腹心的羽林卫,其他禁军都在城郊驻扎。这要是在建国之初,君王兵锋极盛,此举并无错漏。让禁军驻扎城郊不但节省了京城空间,还有利于禁军日常训练施展。若遇战事,只需一道圣旨将禁军调入皇宫,便可支撑至边军勤王。然而,如今时移世易,崇安帝对那些禁军统领知道多少?他们中有几个是赤胆忠心,又有哪些是墙头草?若遇战事,禁军又会不会开门揖盗?即便他们各个忠心,可禁军的战力还剩多少?

仅在地球位面,从汉到两晋,从唐宋到元明清,中央军养到最后都是酒囊饭袋,里面尽是各勋贵世家塞进来镀金的纨绔。

那么,在大陈朝,应该也不会例外。

由此可见,若真有战事,禁军显然是靠不住的。

当然,理论上,皇帝不该这么轻易就没有牌打。通常而言,兵临城下,百姓都会奋起勤王。退一万步来说,即便他们不是为了忠君,也会害怕屠城。但偏偏,大陈的君王为了自己住地舒坦,将大部分的百姓也赶到了城郊。

是以,李长安认为:给他一支孤军,以闪电战夺下京城,困住皇宫。只要堵住皇城的排水排污系统,不出十日,皇帝就算饿不死,也要被熏死了。

当然,这个计策味道大了点。但是行军打仗么,用计不在香臭,管用就好!

——咦?我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要攻打金陵城呢?

“二郎,那儿!快看,东边,雁儿!”

易水的呼声这才刚刚响起,原本正在发呆的李长安就已近乎本能地搭弓引箭。

只听弓弦“嘣”地一声,刚从李长安头顶飞过的孤雁就应声而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