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六零年代好生活TXT > 36|第036章(第2页)

36|第036章(第2页)

她倒是真的淡定,却不知就因为上午那一席话,把人家老许家给折腾得不轻。不过,就算她知道,估计也只会在睡梦里笑出声儿来。

这年头可没有自由恋爱这种说法,以老宋家为例,宋卫国他们都是到了岁数后,由赵红英放出消息,再帮着相看好了,中意了才会安排着亲自瞧上一眼。其实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就已经是成了的。等两边看过以后没意见,那接下来就简单多了,正好上头不是鼓励不搞封建迷信吗?摆两桌酒,或者干脆连酒都不摆,请一堆人上家里热闹热闹,这婚就算是结成了。

当然,偶尔也有心大的男女,自个儿私底下就给相中了。这样也不是不行,而是得瞒得紧一些,一旦叫人发现了,那就赶紧结婚。只要结婚了,甭管前头是经人介绍的还是自由恋爱的,问题都不大。可要是没结成,那就别怪外人说话难听了。

可要是只想恋爱不想结婚呢?

最高领导人曾说过,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许家那闺女倒是不敢太出格,可说实话,手也牵了,腰也搂了,连嘴都亲过了,你再说不出格……还想咋出格啊?非要跟毛头说的那样,生出娃娃来才算大事儿?那还真是天大的事儿了,流氓罪是要吃木仓子的。

等下午开工时,许婆子特地跑到赵红英跟前打招呼:“那个,分完粮后,请你吃酒。”

“哟,那我先恭喜你了!”赵红英完全没有任何的不好意思,就是想了想,又问,“你闺女不念书了?我记得,还有一年吧?”

“你倒是关心我家。”许婆子没好气的怼了她一句,不过还是给出了回答,“不念了,反正又没指望她去县城里上班。再说县城里最近怪怪的,她自个儿也说,学校里好多人都不念了。”

赵红英没听明白,她一直都认为多读书好,咋还有人不念了呢?见她愣神,许婆子反倒乐了:“这你就不懂了吧?现在大城市里都这样,你看看那些知青,好多都上高中了,说下乡就下乡了。反正就这么回事儿,不念了,趁早结婚生娃得了。”

说完这些,许婆子就去干活了,赵红英见状也没再追问,显然她俩想的一样,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秋收。

秋收是很累,不止累,关键是太热了。社员们因为都是干惯了活儿的,倒是还凑合,哪怕今年比往年都热,可瞅着地里的庄稼也长得比往年要好,再多的辛苦和劳累也算是值得了。

可社员们还算撑得住,知青点那头是真的不成了。

一来,新来的知青根本就没经历过秋收,本想着平时下地赚工分已经够辛苦了,哪知道跟秋收比起来,平常就跟玩似的。

二来,自打赵红英撂摊子不干后,知青点很是乱了几天,后来曾庆华安排人轮流做饭,这才勉强撑了下去。可现在秋收了,白日里下地干活,收工回来后还得做晚饭,第二天更得天不亮就起床做早饭,弄得正好轮到的那几人叫苦连天,说啥都不愿意吃这个亏。

三来,知青们是真的没经验,那些不听劝贪图凉快非要穿着背心短裤下地的,这才两天工夫,就给晒秃噜皮。眼瞅着胳膊腿上的皮肤大块大块的脱落,吓得他们半夜里去敲了赵建设家的门。还有人是没保护好脖子,脖子后头那一块直接给晒伤了,一流汗生疼生疼的,根本熬不住。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青们真不认为不干活就没的粮食分,横竖之前就是借了队上的粮食。哪怕秋收后分的粮食争不够了,大不了再继续借呗,天晓得他们啥时候会回城,怕啥。

抱着这样的心态,好些知青都选择了消极怠工。当然,这肯定不是全部,像曾庆华这种已经看明白了的人,就算再怎么吃力,也会咬牙坚持住的。

终于,秋收结束了。

又是一年大丰收,瞅着粮食堆得满满当当的队上仓库,赵建设别提有多自豪了。想来,要是不出差错的话,今年的先进生产队和先进大队长又是第七生产队和他的。

本着早交粮早了事的想法,等全部粮食都收上来后,赵建设就点了社员们,肩挑手抬的赶紧把任务粮给上头送去。

他们这头倒是高兴得很,也有生产队仍旧在犯愁。

日子本来就是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明明往前四五年都是一样的,可自打那一年秋收意外发生后,周边好多地方都受到了影响。有些生产队正好摊上个有魄力的大队长,哪怕一次还不出欠粮,大不了分成几次还。到现在,也有四年光景了,多半生产队都还清了,哪怕还差一些,今年之后也就差不多了。可也有犯浑的生产队,仗着国家不可能看着他们死,就是死活不愿意还。一年拖过一年,瞅着上头还真没啥反应,愈发的得意了,别说欠粮了,干脆连任务粮都少交了。试想想,少交给国家一点,自家不就能多吃上一口了吗?

很多事情那就不能开先例,一旦开了口子养成了习惯,再想改掉就太难太难了。就说离第七生产队只隔了一条小河的第八生产队,就成了整个红旗公社出了名的懒汉村。

欠粮?自家粮食都不够吃了,还不了。

任务粮?打个商量少交点儿呗,家里老母孩子都还等米下锅呢。

公社干部气得要命,可人家都摆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你还能咋样?又派了人实地考察了一下,说来也真奇怪了,明明是一样的地,第七生产队是大丰收,第八生产队却真的是粮食歉收,并非闹饥荒,而是产量仅有正常情况的一半。

等交完任务粮,宋卫国就拿这事儿回家说了。

赵红英正忙着给喜宝洗头呢,家里的孩子不论男女都不养长头发,主要是怕麻烦,洗头烦梳头更烦。偏偏喜宝天生一头好头发,又黑又亮,摸上去就跟缎子似的,早几年她小,常常洗头也怕着凉,所以赵红英狠下心来给剪了。现在她略大了点儿,索性就给养着,不说能扎起来,起码不再给剃男孩头儿了。

听宋卫国说了交公粮的新鲜事儿,赵红英只撇了撇嘴,一脸的不以为然:“那就是一帮子懒货,又懒又蠢,咱们都下地干活了,他们还歇在家里。就说前头太阳那么大,也没见他们去河里挑水,真不知道是咋想的。”

今年虽然没有闹旱灾,可灌溉原本就是挑河里的水,自家洗用倒是无妨,井水够的。然而,社员们去河边打水,前几年常会碰上第八生产队的,今年愣是一回都没碰上。

仔细想想原因,要么挑井水灌溉,要么就是田里有水无需灌溉。可两个生产队紧挨着呢,咋可能差那么多呢?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他们懒了。

“奶说过,可以蠢不能懒。”喜宝很是配合的说道。

赵红英起身换了盆水,又从灶间锅里舀了些热水,兑好了才叫她再过来喜宝,又说:“他们就这样等着老天爷给饭吃?咋瞅着像是一生产队的袁家小子呢?”

得亏袁弟来今个儿不在家,不然……好像也没啥,反正别指望赵红英能说出好听的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