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 第一节 月经病(第1页)

第一节 月经病(第1页)

■学习目标

1。掌握月经病的概念及治疗原则,掌握带下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掌握妊娠病的概念及治疗原则,掌握产后病的概念及治疗原则。www.Pinwenba.com

2。熟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的病因病机。

3。了解月经病、妊娠病的范围。了解带下病的含义。

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等。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应根据不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一、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行先期”或“经早”。

月经先期的发生,主要由血热、气虚所致,素体虚弱、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思虑伤脾,以致脾虚气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来潮。血热有实热和虚热之分,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之品,或感受热邪,热扰冲任,迫血妄行,以致月经先期而至;肝郁化火,火热下犹血海,迫血妄行,以致月经提前;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温热病伤津,或失血阴亏,虚热扰乱冲任,血海不宁,经血下行,致使月经先期而至。

现代医学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黄体不健和盆腔炎症引起的子宫出血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一)血热

1。阳盛血热

临床表现:经期提前,量多,色紫红,质稠,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方药: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大生地、青蒿、茯苓、黄柏)。

2。肝郁血热

临床表现:经期提前,量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当归、白芍、白术、柴胡、茯苓、甘草、生姜、薄荷、丹皮、山栀)加减。

3。阴虚血热

临床表现: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原则: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二)气虚

1。脾气虚

临床表现:经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原则: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2。肾气虚

临床表现:经期提前,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暗或有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方药:固阴煎(人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远志、五味子、菟丝子、甘草)加减。

二、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为血寒、血虚、气滞、血寒有实寒和虚寒之分,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食物,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凝,冲任受阻,而致月经后期;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则寒,寒从内生,寒则血凝,故经期错后、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后气虚血少,或产乳过多,耗伤津血,或思虑伤脾,生化不足,冲任亏虚,血海不足,而月经后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气滞则血行不畅,冲任受阻,因而经期延后。

现代医学的月经稀发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一)血寒

1。实寒

临床表现: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