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松夏家,侯家和顾家三家乃是姻亲,经常在嘉定侯家府邸聚会。
夏允彝自不用说乃是复社领袖级的人物,顾咸正是举人做过延安府的推官,侯家则是嘉定豪绅,顾咸正的儿子顾天逵是侯岐曾的女婿,侯岐曾的侄子侯玄瀞是夏允彝的女婿。三家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经常聚会于侯玄瀞家内,“谈及时事,各蓄异谋”。
其实就是一群怀有抱负的士大夫而已。原本的历史上,这些人纷纷参与抗清,最后不是自杀就是死于嘉定屠城。
“北直、山西皆已圈地,继而剃发易服。顾炎武说的好啊,鞑虏不但要往我大明天下,而且要亡我华夏之天下啊。”
顾炎武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最近是声名鹊起,他的认知得到了一大批文士的赏识,顾咸正就很欣赏。
“是啊,要亡我天下啊。”
中国古代没有民族观念,只有国家观念,天下观念。因为这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你周围都是跟你一样的人,一样的语言,一样的文化,确实很难让人产生异同感极强的名族观。
最有产生的时期,其实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形成一种观念,叫做诸夏!
诸夏指的是周朝下属的各个诸侯国,认可大家都是从夏禹一直传下来的法统,所以有了一个夏字,但是夏这个字最后没有产生民族概念,因为秦国很快就一统天下,大家开始有了秦人的称呼,秦国也没有形成民族,因为很快就被汉朝取代了,之所有后世有汉人的名称,就是从这里来的。
士大夫又提倡锦衣华服的中原文明,于是又取一个华字,合称华夏,就代表着文明。
天下就是以文化来区分的。所谓入中国则中国之,入夷狄则夷狄之,这就是传统的民族区分,韩愈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conAd1();”
就是讲求以礼仪制度来区分华夷,是被士大夫普遍接受的华夷观。
孟子说:“臣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
刚烈的孟夫子只认可夷狄学习中原文化,而不认可中原学习夷狄文化。更是被士大夫,奉为圭臬。
现在满清入关,一开始就推行剃发易服,结果治下起义不断,多尔衮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政策,可是在推行圈地的北直隶和山西两省,就没有放弃的必要了,这两省的土地都被占了,百姓都成了包衣奴才,谁还在乎他们会不会反。反正不剃发易服他们也会反,剃发易服彻底征服他们的精神才是最正确的。
这种情况让江南的士绅极为惊惧,认为这是以夷变夏,顾炎武当即抛出了他的天下观,说出了亡国不可怕,往天下才可怕。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这种说法,得到了江南士绅阶层的普遍认可,以夷变夏就是亡天下,这跟后世的民族观和国家观显然不同。但这种发源自传统礼仪文化的观念,就是杨潮也很不理解,放弃仁义就是亡天下了?那么后世的天下确实亡了!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此句尤妙论!”
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赞叹道。
后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从这里来的。
“南京新的邸报都看过了没有?”
这时候侯玄瀞匆匆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崭新的报纸,这些士大夫们,聚在一起议论时事依然是一种潮流了,就好似过去常去青楼一样。
“姐夫,拿来我看看!”
夏完淳跳起来,第一个接过来看,看着看着就皱起眉头。conAd2();
“如何?是否有新政令?”
杨潮正在革除弊政,因此最近几个月,经常性的颁发政令。
“或是又有贪腐罪官公示了?”
每每查到罪官,杨潮必然刊登在报纸上,让他们天下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