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后退,由北地郡或者武威,然后再南下。匈奴人后退的话,我军根本不敢往上贴。对方一退,把战局扯动开,避开我们预设的战场,争取跟我们打野战。那样的话,我军的短板,机动性弱,近身战差,等都将暴露无遗。”
“但是,匈奴人不是主公,他们已经到了这里,主公就在他们眼前,他们怎么可能弃主公而去,而转去北地郡或者武威郡呢。我现在知道了,为啥主公亲自坚持出现在城楼上,你这是为了吸引匈奴人。有主公在,我认为匈奴人不可能选后退。
主公,老魏有个想法,要不要派人游说一下西凉军和曹军,让他们迂回到匈奴人的侧后方,我们三方彻底将匈奴人包围,吃掉这十万匈奴骑兵。”
“文长,太天真了。你想指望西凉军和曹军帮我们的忙,这基本没有可能。他们所以会以配合的姿态出现在我军的东西两面,一来是为了防范匈奴人,二来也是为了监视我军。在我军没有和匈奴人分出胜负之前,他们是不会主动参与进来的,除非是匈奴人主动去找他们的麻烦。西凉军和曹军,他们的真正目的,还是在于我军。我军前出汉中这么远,粮草补给都很困难,凉州又多平原地带,利于骑兵而不利于我军。他们目前不过是想让我军跟匈奴人拼个你死我活,不管我军是胜是败,他们最后都不会放我军轻易返回汉中。所以,我军真正的危机不是眼前的匈奴人,而是如何应付随后的西凉军和曹军。
匈奴人其实好办,把他们打疼了,他们就比较听话了。他们现在不管是往左往右,都将遭受很大损失。右边是看似有一条缝隙,然则未尝就不是陷阱,也许就是诱饵等着他们上钩。所以,其实现在匈奴人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后退,把战场距离拉开,如果我军敢跟进,他马上就可以转身给我们一击,如果我们不跟进,他完全可以转左或者转右。不过眼下我在高平,匈奴人不可能轻易后退的,毕竟传说中的诏书在我手里。
真正难办的是西凉军和曹军。他们隐隐瞄着我军的后路,他们都还是骑兵,地形也比我军熟悉。我军想要安全返回汉中,难度很高。”
“西凉军和曹军,若是偷袭我军,就不怕被天下人唾骂?”
“所以说你脑子比较简单阿,现在是乱世,能够站立到最后的,才是赢家,挨几句骂算什么,能吃掉我军才是最大的胜利。”
“那我军眼下如何是好?主公你留张任他们在萧关,而不是前来会合,是不是就是在准备后路?”
“那倒不是。萧关离高平太近,根本算不得后路。让他们留在萧关,是害怕我军挡不住匈奴人的攻击,萧关算是第二道防线。我原意是,匈奴人若攻击太犀利,我军挡不住的话,那就只能放弃高平,退守萧关。若匈奴人攻击不顺,被我军左右两翼封尾围堵在高平,那我就急调张任部前来,打开南门,南北夹击,全歼十万匈奴骑兵于高平城。结果出乎我预料阿,匈奴人还是比较狡猾的,战场反应很快,才仅仅一炷香的时间,就退了。可惜了。”
“那我军眼下怎么办?”魏延再次问道。
“眼下?眼下我想跟匈奴人谈一谈。”
“啊?…”
匈奴人确实如刘璋所料,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困境,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是好了。前面高平城,城门大开,但是进去就是送死。东面汉军依山防御,骑兵攻击肯定很不利,西面汉军隔着清水河进行防御,骑兵想要迎着攻击,涉水而过,也是十分困难。呼厨泉和刘豹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决定明天朝左右两边各派出一支部队,试探性攻击一下看看。议定之后,两人就分开各自回各自大营了。
当晚,刘璋就派人分别见了呼厨泉和刘豹。刘璋给两人各自送了内容一样的信,大概的内容就是,於夫罗的遗诏就在我刘璋手里,你们哪个愿意跟我合作,我就把诏书交给谁。你们两个机会均等。
结果,出现了刘璋都没有想到的戏剧性的结果。
当晚,刘璋很快就收到了两个人的回信。
回信的内容,竟然惊人的一致。都是要求,刘璋要先帮忙干掉对方,就答应和刘璋合作。
事情转了一圈,选择权又回到了刘璋手里。
但是,其本质却发生了变化。
刘璋本来还想着去挑拨两人呢,结果发现这两人根本就不用挑拨,本来就你防着我,我坑着你。
具体选谁,刘璋还真是一下子给难住了。
三国中,这些异族的英雄人物,刘璋也没记住几个,也就记住个孟获之类什么的。什么呼厨泉根本没印象,至于右贤王刘豹更甭提了。刘璋就搞不明白,你说你一个匈奴的右贤王,怎么会也姓刘呢?
这里不得不交代一下了。
兴平元年,於夫罗死,南匈奴发生内乱,祸乱凉州和三辅。历史上就是在这次劫掠行动中,蔡琰蔡文姬被掳走的。当然,眼下蔡大小姐好好的,在成都学府优哉游哉的当着院长。
而刘豹,就是於夫罗的儿子。
刘豹所以姓刘,一般说法是因为其母亲为大汉和亲公主,所以其姓刘。刘豹还有个弟弟,叫刘去卑,也有叫去卑的。
按原来历史的正常发展,於夫罗死后,左贤王呼厨泉,即於夫罗的弟弟,继任单于,刘豹迁左贤王,刘去卑任右贤王。后来,呼厨泉死了,刘豹才接任的南匈奴单于大位。刘豹继任单于的时候,曹操将匈奴分为五部,是为匈奴五部众,刘豹负责管理左部众。为了控制匈奴,曹操把刘豹长期留在身边,而把刘豹的弟弟刘去卑派去管理匈奴。刘豹死后,刘豹的儿子,刘渊继承了匈奴左部众,后来趁着西晋八王之乱的乱局,建立了汉赵政权。此即,五胡乱华之发端,其后,相继有很多胡人政权在北方先后建立,史称五胡十六国,又称五胡乱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