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桐壶更衣去后,桐壶帝顿感人生无趣,后宫寥落,嫔妃们全都面目可憎。很长时间内,他绝不宣召其他妃子侍寝,朝朝暮暮悲从中来,以泪洗面。一面不间断地派使者,前去二条院探望小皇子光君,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几乎等不及四十九日的丧期。
恰逢深秋某夜,桐壶帝听着渐哑的秋虫嘶鸣,正对月怀人,却遥闻弘徽殿方向传来丝竹管弦的做乐声,因离着清凉殿甚近,且并不避忌音量,搅扰的桐壶帝心里一片难受,遂派个伶俐的侍女前去质询。
那侍女去了方久才归,可乐声并未有一丝一毫衰弱,在萧条的凉夜中格外醒目刺耳。
当被问及弘徽殿情况,那侍女突然全身伏在地上,周身筛糠一样瑟瑟发抖,一言不发。
桐壶帝再三质问,只听那侍女不敢抬起头来,只顾埋首胸前,含混道:“今夜明月高悬,秋风飒爽,弘徽殿娘娘心情甚佳,情不自禁命人奏乐,赏月取乐。”
桐壶帝厉声高喝:“你不要隐瞒。弘徽殿那边究竟说了什么,你给我一五一十清楚道来。”
侍女暗自饮泣,学舌道:“娘娘说,‘做了鬼还叫人不得安宁,此等恩宠当真了不得!难道要我为那女人戴孝不成?!’”
桐壶帝目眦尽裂,猛拍了身前矮几一掌,连呼三声“可恶”。
正在此时,今天派去二条院的人回报噩耗,道前日二条院老夫人心痛至极,终日悲伤哭泣,白日睡去,未见转醒,溘然长逝。又详述道,光君殿下身着橡树籽染就的深黑色丧服,愁眉不展,勉强待客,一双眼睛肿得像桃儿一般,孤零零一个主人呆在偌大的空宅子里面,无比惹人怜惜。
桐壶帝思及心爱的小儿子,将方才的怒火勉强隐忍,决心在次日朝会上,宣旨召光君提前回宫。
不料第二天,只听承香殿女御的父大臣奏曰:“近闻,二皇子光君身染不祥,若贸然回宫,恐祸及禁中。臣等以为,应使光君殿下启用古制,禁足二条院,守孝三年。”
承香殿女御之父乃是右大臣的家臣,深受右大臣爱重。此番发言,亦被看做是弘徽殿女御之父,权倾朝野的右大臣的授意。
左大臣立即出列,反对道:“家人去世,并非光君过错。眼下,光君殿下茕茕孑立,所有亲人,唯余皇上而已。难道要强令稚龄孩童,独守偌大宅院,凄凉度日?”
一时间,左右两派人马各执一词,争锋相对。
桐壶帝怒火中烧重重拍了下御案,拂袖离去,临走前目光扫过心腹大臣。左大臣立即微微点头,会意留下。
君臣在清凉殿内会晤,一时相对无言。
现今朝代讲究皇帝不与朝臣争权,于是发展出一种权宜之计,即皇帝培养股肱大臣为耳目,为鹰犬,为己代言国事。如此这般,却引发了新的症结。
右大臣是桐壶帝上一代的老臣,深受先皇器重,故而手握重权,家族势力极大,隐隐有把持朝政,蔑视新皇的趋势。
两人凑在一起商议了半晌,终于决定先寻个由头,断了右大臣派系一臂。
窗外,某侍女悄无声息退了出去,提着裙裾下摆,匆匆赶到弘徽殿,与女御身边伺候的某侍女耳语了几句,对视片刻,双双点了点头。
不久,被侍女密告有重大发现的弘徽殿女御,携带大批随从,气势汹汹来到隔壁承香殿,命人制住殿内诸人,大肆搜索起来。终于在承香殿女御寝台之内,找见一只形似巫蛊的邪秽之物,上端贴着诅咒皇子的符咒。
虽说还有个小皇子光君,但弘徽殿女御向来刚愎自用,不由分说认定承香殿女御诅咒大皇子朱雀,竟然使人将吓得花容失色的女御叉了出去,押到宫舍外。一行人浩浩荡荡向着清凉殿而去。
清凉殿内,桐壶帝和左大臣刚刚商议出夺权的基本方针,仍为具体措施愁眉苦脸着,眼见弘徽殿女御携众临门,几乎以为行迹遭泄,即将被先发制人了。
左大臣立即退至一边,垂着头,避让后宫女眷。
待到明了来意,帝臣二人同时松了口气,对视一眼,纷纷觉得天赐良机。
桐壶帝像模像样地斥责随从,让其放开承香殿女御,再温言软语安慰了几句,和颜悦色地让她不要害怕,如实交代。
意料之中的,这举措令弘徽殿女御大感侮辱,怒火中烧,暴跳如雷,将捏在手中的巫蛊娃娃重重掷在桐壶帝面前,道:“皇上还是先看看这贱人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吧!”
随即不顾礼仪,当着皇帝的面,开始喋喋不休的指控承香殿女御心肠歹毒,谋害大皇子,并道:“你一家上下尽是我家私产。你父亲得右大臣赏识得以身居高位;就是你自己进了宫,也向来不缺我时时照拂。没成想居然如此狼心狗肺……”
这话说得肆无忌惮,越发不像了。
桐壶帝漫不经心的拿起罪证,越看越惊心,眉心渐渐皱成了个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