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军用了两天时间,从白沟河兜了一个大圈子绕到了位于真定府后方的无极县,县城官员被三千骑兵堵住了去路,献城投降,距离真定只有几十里的路,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附近百姓即使闻之两军对垒,也不舍得放弃家园和田地里的庄稼,偶尔有弃家而逃的流民,也是往北方而行,这令朱棣很是高兴,命官员四处张贴告示,安稳人心并发给路引,去了北边自有官府妥善安置。
连日来辛苦赶路,最轻松的莫过于徐灏的神机营,充足马匹使得人人无需靠双腿行走,遇到崎岖难行的道路,二百多斤重的火炮也不显得笨重,而且徐灏早有预见的设计可拆卸,又征调了籍贯在北平府的一千降卒。
即使如此,徐灏也有感于运输不易,每日和工匠们讨论弹簧和四轮马车,并提出了用天然沥青或水泥来铺路,水泥也可用来修建城池房屋,吩咐善于修桥的石匠们和善于建造的工匠组成专门研究小组,派人去北方寻找矿藏,对有功之人给予重赏。
对于经验丰富的匠人们来说,年纪轻轻的徐都督就好似神一样的存在,即使没有祖师爷鲁班的高明手艺,但他的见识无疑太过不可思议。
随军的千余工匠自从开战以来就由徐灏管理,徐灏赋予他们高于普通士卒的特殊地位,被称为匠作营自成体系,再无需受人轻视,威望最高的两位年长匠师升任为了千户,有精良手艺者俱都是军中校尉。
旁晚时朱棣饭后出来散步,有感于工匠们的高昂士气,笑道:“本王最欣赏你的就是礼贤下士,这方面高炽可以做到,高熙就欠缺多了。”
徐灏说道:“侄儿并非是礼贤下士。而是尊重他们,匠人有手艺军人拼命杀敌,怎么能不令人敬重?凡是靠着双手辛勤养活一家老少的百姓,我都尊重。”
“是啊!”朱棣有些感慨的道:“每粒粮食皆得来不易,将士随本王出生入死,岂能不敬重?对了,宫殿时常遭受雷火,莫非真的是上苍怪罪?”
徐灏没想到燕王会关心此事,转念一想朱允炆刚刚登基时,有大殿就遭了雷劈差点引发大火。那时道衍和尚就神神叨叨的说新皇得位不正,是以老天预示着燕王乃真命天子,朱棣很信这些封建迷信。
有心说这都是自然现象吧,怕朱棣恼火,没了虚无缥缈的君权天授,帝王就失去了最大的神秘感。
徐灏委婉的道:“四季交替,雷鸣闪电各地皆有,姑父不必对此看的太重。大抵也是宫殿太高的缘故,又是最容易着火的木质结构。引发雷击的概率要远大于寻常百姓家。当然如果君王无道,老天给予警示也说不准。”
朱棣问道:“那除了敬畏天地反省自身,勤于政务外,还有何良策可以避免雷击?”
徐灏说道:“可以附近修高塔安装避雷针。不过如此一来会影响到宫殿整体风水和格局,今后得让专人负责此事。此外侄儿建议不妨采用砖瓦结构,经久耐用就算引发小火也不至于动辄烧毁一整座宫殿。”
朱棣沉思不语,好半天摇头道:“宫殿样式格局自古就有传承。不便随意改变,倒是可以在别处一试。”
徐灏对此无所谓,说实话要是将来命他去修皇宫。还不如找根绳子直接上吊呢。
一身甲胄的丘福带着人大步而来,说道:“启禀殿下,抓到六个打柴的贼军。”
朱棣对着神色紧张的官军,柔声道:“不必怕,本王担保尔等没有性命之忧,城内防御如何?”
有军士壮着胆子说道:“大帅命防御西北方向,我等进出都是走的东南方城门,守卫并不严密,别的就不知情了。”
“带他们下去用饭。”朱棣含笑说道,他们都是军中地位最低微之人,没必要仔细盘问。
半个时辰后召集众将前来,朱棣有意试试将领们的胆量,说道:“距离敌军不过半日路程,尔等可有何建言?”
有燕王鼓励,当下就有了不同意见,有将领主张不要直接去真定,而是移师位于北边的新乐府,引出朝廷大军以逸待劳;有人主张依托易守难攻的野外,和官军决一死战;也有人建议采取坚壁清野之策,拖垮三十万大军。
张玉对此都不以为然,说道:“当今晚直抵真定,敌军虽看似人多势众,可是分兵各地人马不齐,可乘胜一鼓而破之。”
徐灏一直静静站在左侧首位,看出朱棣急于夺取皇位的想法,乃是要仗着燕军能征善战以期迅速击溃朝廷,势如破竹的南下京师夺取皇位,唯恐拖延日久陷于苦战中,则朝廷有四方之利和名分大义,最终一隅之地的燕军会面临十面楚歌的危局。
虽然徐灏向来小心谨慎,可是朝廷大军已经压境,不打也得打,燕王既然胸有成竹,因此说道:“我赞同张将军之言。”
朱棣心中大喜,即使贵为统帅也不好事事一意孤行,眼下有军中地位最高的两员大将和自己想法一致,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朱棣欣然道:“新乐僻于一隅,我军若绕过敌军进驻,定会令全军锐气已馁,到时贼军引众来战,敌众而我寡,试问能战胜否?直抵真定,贼众新集军纪涣散,人心不一,攻则必胜。”
当下商议一番,燕军不顾劳累继续出发,经过半夜的急行军,距离真定城不过二十里路。
朱棣下令不安营扎寨而是就地休息片刻,正当徐灏咬着干粮的时候,朱棣竟亲自率领三十名骑兵如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