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玉真长公主派人来,让叶畅去孟州,说是蛮人的木棉种籽与农夫都已经到位,只等叶畅前去接收。叶畅无意入长安,便请来使回去与玉真长公主相约,让他将人送到孟州的庄园去即可。
这么一来,前往孟州的事情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好在孟州离修武不远,也就是两三日的行程,不过让叶畅始料未及的是,除去预先决定好的三十人名单,离得稍远的一些村庄,这几日竟然纷纷找人递话过来,也要遣子弟随他而去。
“那是自然之事,十一郎你这两年做的事,大伙可都看着,听了你的,哪个不发家了,逆了你的,哪个不破财了?”叶格喜道:“便是我如今送你伯娘归宁省亲,也是有面子,只要我说这是我家十一郎说的,便没有谁敢反驳。”
“哈哈。”叶畅笑了起来。
能让乡邻们日子过得好些,这让他有种异样的满足感。
李颀等邀他去边疆一行,他之所以拒绝,一来确实是怕苦怕累怕不安全,二来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种好田比起到边疆去转悠作用要大得多。大唐与周围蛮族之争,最终还是一个国力的竞争,只要能让大唐国力拥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蛮夷如今占据的地方,迟早会成为华夏自古以来的领土。
打发了叶淡与叶格父子,叶畅看着已经露出些许生机的田地,心里非常充实。果然,种田才是他的最爱啊,和这个比,跑到边关去风餐露宿什么的,真是一种折腾。
“十一郎,你倒是悠闲”
他正琢磨着该去哪儿,却听得有人又喊他。回头一看,嫂子方氏带着响儿、赐奴还有小娘,正在村边上看着他。
叶畅缩了一下脖子,愁眉苦脸地走了过去。
“一见我就这般神情,莫非我是母夜叉?”
“嫂嫂原是……菩萨一般的人物,只不过逼我相亲,便与母夜叉一般了。”
方氏撇着嘴,一脸都是鄙夷之色,她实在是想不明白,别家少年郎,到得这般年纪,早就火急火燎要成亲了,可自己这个叔子,却对相亲、成亲,如此强烈地反感。
“我也不喜叔父相亲”小娘可是被叶畅惯坏了,一见叶畅就伸手索抱,被叶畅抱在怀中,她昂着小脸道:“叔父若是成亲,就不再抱小娘了——叔父要成亲,就和娘亲成亲吧。”
顿时方氏成了大红脸,啐了一口道:“你这小人儿,哪来的疯话”
却不是疯话,大唐不拘妇人再婚,因为方氏掌控着叶畅创立的酒坊、印坊与纸坊三大赚钱产业的缘故,族中已经有人在嘀咕,若等方氏别嫁旁家,将这些产业技能带走,倒不如让她嫁与叶畅——大唐之时,这等事情,并非罕见。
不过这种婚姻,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婚姻,只是为了方便家产继承和子女抚养,也为了让寡嫂在夫家能安心度过余生。双方名义上成亲,实际上却不同房。
只不过这只是有些叶家人在背后的嘀咕,当着叶畅或者方氏的面,谁都不敢说。偶尔有些风声传入两人耳中,两人也是装没有听到。
“呃,嫂嫂唤住我,可是有事?”叶畅这一次也只能装没听到,他有些窘迫地问道。
“有事……印坊那边,还要继续接单?”
“自然,为何不接?”
提起此事,叶畅便觉得好笑。
因为叶家印坊使用了青铜活字与胶性油墨,装帧上也有所不同,印出来的书华美精致,或雅或丽,故此极受欢迎。最初时只是叶畅自己编撰的书,象是《绣像三国志演义》、《绣像战国策》这两部,到得去年下半年时,甚至有儒生找上门来,提出由叶家印坊给他们印书——他们当然出钱。
于是大唐的自费出版市场顿时红火起来,那些颇有资产的书生,并不吝啬将自己的诗卷文卷,印成几百册,然后亲朋故旧都送一些,其成本也就是百余贯到几百贯钱。仅仅是去年九月到如今,短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里,便有数十种书籍付印,扣去成本,也给叶家印坊带来了几千贯的收益。
自然也有人眼红想要学样,但是活字易学,有些印坊已经开始学着制造木活字与铁活字,只是还没有叶家印坊的青铜活字好。而油墨却难制,油墨的配方,乃是叶家最高机密,甚至在竹材造纸术与酿酒术之上,整个叶家,也只有叶畅与方氏才掌握着。
“再接的话,便要招募人手。”方氏小声说道。
“嫂嫂只管去招就是,多招一些备用,我还想印报呢。”
“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