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东晋门阀政治百度 > 第七章 一箭成名 4(第1页)

第七章 一箭成名 4(第1页)

桓温在此住了还没五天,早晨桓温来到学堂,发现桓宣和族中三个长老早早来到课堂。作为家族领袖的桓宣坐在正中,而教书的先生却坐在一旁,几人表情都非常严肃。众学生走进课堂后,不知发生什么事情,都纷纷落座,无人敢说话,场面一片寂静。

当学子们全到了之后,桓宣站起来对大家说:“昨天我接到情报,南昌城内的郭默将军矫诏杀死了江州刺史刘胤,如今召我前去。我已决定我龙亢桓氏为国尽忠,替朝廷看守门户,绝不做乱臣贼子。我不准备去见郭默,就在此地静候朝廷诏书,朝廷让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过此举必然得罪郭默,郭默极有可能先发制人,前来进攻我们。如若发生此事,战乱必然开启,族中众子弟应该有作战的准备。”

年轻的学子们纷纷高呼,拥护桓宣的决定。桓宣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士族武装以士族子弟为骨干,桓宣虽然做出只听从朝廷命令的决心,但是也要向子弟们做一番说明,争取他们的支持。得到满意的表态之后,桓宣与族中长老即席离去,先生开始讲课。

先生回到主讲台说道:“今日我们不按原定课程讲说,而讲一讲,刀锋之下今日江州的形势。江州刺史刘胤本是汉朝中山靖王之后,是我朝的一位名士,但其不懂因循变化,一上任就大肆敛财。还一味看不起寒门,对将军郭默多次侮辱,以至于郭默愤然将其杀死,控制南昌城。”

说着,桓景挂起一幅江南地形图,用手臂遮住长江说道:“我朝长江南岸从东到西依次是扬州、江州和荆州(大概相当于浙江、江西和湖北。但是重镇武昌在江州西北角,隶属江州)。江州是荆、扬两州的缓冲。王与马共天下,扬江荆三州刺史均出于琅琊王氏。(公元324年)王敦之乱中,扬州的王导是积极支持对王敦作战的。荆州刺史王舒和江州刺史王彬虽然口头上支持朝廷,其实却做了骑墙派,行动上既不支持王敦,也不支持朝廷,坐观双方成败。因此王敦败后,王舒和王彬成为朝廷削“王”的对象,朝廷调他俩进中枢任职。可是荆、江实力超群,不派军事强人去,他俩是不会轻易交出兵符令箭的。最终朝廷不得已派广州刺史陶侃带兵北上接管荆州,王舒只好乖乖走人;朝廷军事主力接管江州。后又派顾命大臣温峤镇守江州。去年(329年)温峤英年早逝,他的副手刘胤接管江州。”

桓景坐到桌前:“温峤是铁杆的庾派。安西大将军庾亮名义上主管荆、江。可是荆州的陶侃他就管不动,陶侃只是奉庾亮为盟主。江州再丢掉,庾亮岂不是成了空头将军。因此庾亮必定驱逐郭默,陶侃也会为其马首是瞻,江州战火近在眼前。”

课堂一片骚动,桓氏子弟曾常年对胡作战,个个摩拳擦掌。

桓景接着分析:“豫章城外另有四支武装。实力最强的便是郭默,还有王愆期、邓岳和我部。原本郭默实力最强,如今他又控制了刘胤的本部部队,实力远远强过余下三支。如今郭默召三部首领进南昌,是怕万一朝廷责罚下来,他可先安抚好本地,无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罢了。大家知道桓将军已经说了,我们绝不会听从他的伪令,但是王愆期、邓岳若归附于他,郭默极有可能前来攻我。如果邓岳和我们站在一起,郭默定不敢前来攻我。”

“如果王愆期和邓岳两个都不听郭默的,形势将如何”底下一个学生弱弱地问道。

“笨蛋,那样的话,郭默自己就跑了”没等老师回话,另一个学生直接回答了。底下桓氏子弟哄堂大笑。

先生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说道:“这个郭默出身低微,但是还算是忠于朝廷的。我朝现在和伪赵征战多年的大将,现在只剩一个半,这一个便是郭默,那半个便是北府军的郗鉴。郗鉴更多的是发展自己的势力,避免与伪赵争锋,因此说他是半个。”

然后他眼盯着桓温高声说道:“可是,我看郭默这一次要凶多吉少。朝廷的封疆大吏被杀也没人管,那朝廷的威信何在?”

桓温知道,先生是想告诉他,你再忠于朝廷,没有一个显赫家族的支持,想尽忠都很难如愿。

先生开始介绍郭默的一些情况:郭默仅仅是一方县令,但永嘉之乱后中原无主,郭默自任太守。在北方与石勒、刘曜两大皇帝大战十余年,辛苦坚决,为我朝在南方建国立下汗马功劳。曾经有一次,他被匈奴皇帝刘曜三面围攻多日,乌壁中粮食用尽,便骗刘曜可以投降,但要刘曜先补给粮草。刘曜让郭默先以妻子和长子为人质,再送粮草。结果郭默将妻子和儿子送出,得到粮草后继续防守,一直坚持到援兵李炬到来。可是他的妻儿被刘曜杀死。

郭墨极端狡猾,骗刘曜还不是他做的最精彩的一件事。在石勒数年的连续打击之下,郭墨无法再守住洛阳,可是他却没有简单的南撤,而是举洛阳城向关中的匈奴皇帝刘曜投降,并且坚持到刘曜的援兵到来才偷偷溜走,将刘曜和石勒两个大魔头留在了洛阳城下,引起两胡决战。

两年前的苏峻之乱,也正是郭默守住最重要的要塞,才使温峤、陶侃从容到来,消灭苏峻。但是我朝以来,一介武夫向来为士人所轻视,所以学生们你们应文武并进,不可荒业。当然现在最重要的是准备战斗,不管郭默来不来。

=================

却说,郭默将刺史刘胤杀死,却上报朝廷污蔑刘胤造反。丞相王导素来以静治国,把什么事都办的稀里糊涂,这一次也想糊涂了事,写下表章,命郭默将刘胤首级绞下,宣布刘胤罪恶。这个刘胤就是被王导派去做刺史的,当时有很多人劝王导不要任命刘胤。说刘胤刚直,当时江州贼盗聚集,非刘胤所能制。事到如今,王导也只能认栽,把事都推给刘胤。

袁耽看后大为吃惊,怎能如此轻松放过郭默?

王导老了,淡淡的说道:“我在江东虽然贯彻以静治国,但什么事都有一个规矩,其实现在就是士族联盟说了算。郭默擅杀名士,就算我饶他,也有其他的士人不饶他。

果然,安西大将军庾亮一看王导放过郭默,异常气愤。长史范汪添油加醋的说:“王导这是接收江州的节奏。”

于是庾亮上表,要求讨伐以下犯上的郭默。

而太尉陶侃听到以后,怒不可揭。郭默擅杀封疆大吏这一点,戳到了陶侃的痛处。当年东晋统一南方时,由王敦指挥,陶侃做阵前主帅,经过数年大战,陶侃基本平定荆州。王敦立刻就想卸磨杀驴,杀了他。请其喝酒,在帐后埋伏士族,但是三次举杯,都又犹犹豫豫的放下。刚刚平定战乱就把元帅杀掉,这实在是太说不过去。

首先,几年的战争使陶侃和手下重要将领结成铁血友谊,王敦怕众将作乱。其次是刚结束战争就卸磨杀驴,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最后王敦封了陶侃一个广州刺史,虽然也是从寒士一跃成为封疆大吏,但却使梦寐北伐的陶侃在炎热的广州城蹉跎岁月。直到两年前,朝廷对苏峻之乱束手无策,才又想到了名将陶侃。战后,陶侃因功被封为太尉,成为此时东晋最有军事实力的人物,可是已经日暮西山。

陶侃骂道:“当年王敦多么霸道,他也不敢擅杀封疆大吏,这个郭默算什么东西,竟然如此胆大妄为。”

于是陶侃上表呈请讨伐郭默。得到庾亮首肯后,也不等朝廷回书,便自行兵进南昌。

陶侃兵马一动,他的同盟者庾亮也不顾朝廷命令,迅速领兵前来支援。丞相王导也不得不改变朝令,派兵来助庾亮。一时之间风云突变,陶侃兵临南昌城下。

桓宣本来紧张防范郭默偷袭,但是由于身处江州边缘的邓岳也未臣服郭默,只有王愆期被吓得去了南昌城见郭默,因此郭默并没有攻击桓宣。而当陶侃来到南昌城下,桓宣带上桓温,领齐军士迅速与陶侃会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