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民这话很难听。
王和沉了脸,只是这是在县衙,王和自不好跟宋大民争论,只是淡淡的解释了句:“这方子是阿黛开的,我正要跟她论证论证。”
王和这话一出,宋大民心中突然腾起一股怒火。
王和的话,触及了宋大民心中陈年隐痛。
当年,他跟着王老神医学医时,王和的天资根本比不上他。
当然,王和毕竟是少东家,宋大民也没打算真跟王和比在药堂的地位。
但学医之人,最重要的是在医道学习上。
可偏偏,给病人看病时,王老神医让他二人开药方,每每王和开的药方,王老先生都是详细评说,而唯有他开的药方,王老先生看过后,只是微微点头,却只言不提。
让他颇有冷遇之感。
这也就算了,可有一回,他跟王老先生出诊时,王老先生开错了一味药,别人质问时,王老先生回了一句就是:“这药方是我徒弟开的,我正要改。”
轻飘飘的一句,就把过错栽在了他的身上,害得他被别的学徒耻笑。
如此,他又岂能甘心,这才转投了罗家。
如今,县太爷当前,又岂是让学徒上手的时候?还跟学徒论证论证呢?这明摆着就是王和跟当初的王老先生一样,假借阿黛这名行推托顶缸之实。
只是宋大民又哪里想到,阿黛医道早已不输王和,王和让阿黛跟来,本就是指望着阿黛另辟蹊径的,所以,让阿黛开药方,两人论证是正常不过的了。
而宋大民仅以常理度之,再加上先入为主,实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因此,这会儿宋大民便一脸不屑的道:“哈,王和,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能让徒弟顶缸吧?”
王和没想到宋大民会这么说,气的一脸通红,他王和是这样的人吗?这宋大民简直胡搅蛮缠,当务之急,还是看病重要,这方子,他还要跟阿黛论证一下呢,于是便不再理会宋大民的道:“药方的事情我跟赵夫人自有交待,于你无关。”
而王和这话,则更让宋大民认为他心虚了。
“赵夫人不是让我们会诊吗?我们自然是要探讨一下,我认为县太爷的病是麻黄脉,主方当以麻黄汤为主,而王大夫你开的方子是桂枝汤,我认为有待商榷,还请王大夫说说这病判的理由。”宋大民步步紧逼的道。
今日赵夫人请王和来已经落了他的面子,而如今王和开出这药方,他岂能让王和蒙混过关,自要当面辩证。
“宋大夫,我想有些事情你是误会了,这方子确实是小女子开的,不如就由小女子把这方子的病理跟宋大夫论证论证吧。”阿黛这时上前福了一礼道。
这药方本就是她开了,阿黛自是要站出来。
宋大民看着阿黛,心中也是一股火,这王和拿这丫头顶缸,他念及当年他自己所受的屈为这丫头开脱,没成想,这丫头倒来撕他的面子,果然不愧是王家人。
“你说。”宋大民压着怒意,紧盯着阿黛道,他倒要看这丫头能说出什么花来。
“县太爷最初起病约在半个月前,当时宋大夫用的就是麻黄汤吧?”阿黛这时冲着宋大民问。
“不错。”宋大民点点头。
“麻黄发汗,县太爷服用后,是否发汗,病有好转了呢?”阿黛再问,
“正是如此。”宋大民只有再点头。
“而两日后,县太爷病起反复,仍是无汗恶寒,脉浮数可对?”阿黛再问。
“别没话找话了,这些我的病判里都写了的。”宋大民被阿黛连翻问话,有些不耐烦的道。
“所以,宋大夫继续开了麻黄汤,可是这回县太爷的病并未有什么好转,反而有越来越沉之势,可对?”阿黛不管宋大民,自顾自的又问。
“丫头,牙尖嘴利,不错,我又开了麻黄汤,县太爷的病未见明显好转,不过,我刚才又把了脉,县太爷乃是之前的病未愈,导致休虚,休虚不受药性,所以,才未见好转,接下来只需在方子里添两味和中之药即可。”宋大民道。
“宋大夫错了。”阿黛这时才一字一顿的道。
“哦,那你倒是给我解释解释我错在哪里?”宋大民被一个阿黛直言错了,脸色自也不好看,便盯着阿黛,阿黛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就别怪他以老欺小了。
“宋大夫的第二次论断错了,我们先观县尊之病,恶寒初起无汗,当用麻黄发汗,这是宋大夫第一次论断,宋大夫用了麻黄汤,这是对的。可两日后县尊大人之病反复,此时,宋大夫仍用麻黄汤就是错了。”阿黛一脸坦然的道。
“为何错?”宋大民咬着牙一字一顿的问。
阿黛迎着宋大民的目光,无丝毫退让,继续道:“因为经过先前一次的麻黄汤发汗,等于汗已经出过了,此时县尊之病表虽不解,但腠理已疏,邪不在皮毛而在肌肉,故脉症虽同麻黄,而主治当属桂枝汤。”阿黛一一解释道。
也就是说,因为县尊第一次病用麻黄汤发过汗后,第二次病情反复时,虽然仍是无汗恶寒,但因为前面发过汗了,这次就等同于有汗恶寒了。所以,脉证虽是麻黄脉,但却要用桂枝汤主治。
一听阿黛说的话,王和一拍掌:“不错,县尊此病,当用桂枝主治。”之前,他把脉时只注意当下的脉相,倒是疏忽了前一次治病的情况。
而宋大民此时脸跟黑锅似的,其实阿黛点出这个,等于就是一层窗户纸,只要稍加细想并不难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