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40年代初自流井、成都和重庆
那趟去成都,终究还是没有见到白莎,但却辗转地得到了她的消息。说来也凑巧,我那天去过华西坝的燕大看望老友陈寅恪先生。回去旅店的路上,转到少城,不禁想起了三十几年前,父亲和罗大人、张表方他们一道在此因保路而身陷囹圄,却是不经意间吹起民国首役的号角。
少城原是满洲八旗驻防的地方,建筑多有北方的宽广而非是我们川中的锦绣。记得父亲讲过他们在保路请愿那时,总督赵尔丰本来是要成都将军玉昆派军镇压的。这位满洲将军见大势已去,便劝赵督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弄得赵督也无法可施,倒也保得辛亥后,成都的满人全身而退。
想着这些往事,脚下不禁慢了,半晌功夫绕到了玉昆将军修葺的少城公园。正准备再接着发思古幽情时,却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高大身影。
远远看去,只是身影相似,再走得近了,看到了那熟悉的浓眉和宽大的肩膀,却原来是几年未见的庆哥。我刚要开口相认,却想着他们所做的事情,怕是不愿被认出,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正待转身离去,庆哥的眼光也投向我这边。四目相视,他只迟疑瞬间,神色便化为微笑。
“李先生!这可有几年没见面了。您怎么到了成都?”
我本想避开,被庆哥一下认出来,倒是一时语塞。
他并没在意,接着言道:“我和小竺还念着那年在您家过年的事儿哪。”
听他话中并无芥蒂,我便也就放心答道:“真是的,又有好几年了。自从没了白莎的消息,你们也就没见了。其实我这次来成都一是看望我的学长陈寅恪先生。另外也是想找找白莎的消息。有人说在成都看到她,不知……”
我话尚未说完,庆哥便笑道:“李先生,她一切都好。我会转告她今天见到了您,她也一定会很高兴。您看这也是凑巧,今天我原本等一个朋友见面,可他大概是过不来了,您要有空,咱们找个茶馆,摆摆龙门阵如何?”
我自几年前便颇敬佩庆哥对时局的见识,这天时间闲暇,又得到白莎一切安好的消息,便乐得多摆一摆龙门阵。那个年月,聊不过几句自然是聊到时局之上。
“前些日子和内森聊天,谈到欧战,这一年是大有转机。太平洋方面美军也是颇有斩获。只是这中国的抗战,都已经是六年半了,却没有什么进展。”
“长夜总是要过去的。李先生不免太悲观了?”
我自嘲地笑道:“我这人便就是这样,从来都是有些悲观的。可怎么就看不出这仗是能赢还是不能赢?这出路在哪儿呢?”
“李先生,依我看,现在不是这仗能不能赢。赢是一定能赢的。问题是赢了以后会怎么样,而这又要看是怎么赢的了。”
这串话也着实让我有些糊涂。庆哥看着我一脸狐疑,便端起桌上的茶壶,为我又斟上一些茶水。
“您还记得以前我讲过的匈牙利物理学家的故事?”
“一战的胜败?”
“不错。您还记得他是怎么说的?输家是四个老大帝国,管他是在哪边的?”
“照此说,你觉得这次也是这般?”
他有力地点点头,抿了一口茶,接着说道:“其实现在也能看出些端倪。先说这民主和独裁之争。十几年前法西斯蒂开始横行时,大家都说民主的国家如一盘散沙是断定打不过他们的。”
“那时国府也是很崇尚法西斯蒂主义的,不是吗?连委员长也雇了一批德国将军,顾问政治和军事。可是现在怎么样?谁还相信这鬼话?法西斯蒂的鼻祖意大利都已经败了,这不就是铁证。”
我频频点头道:“这确是不假。民国本意就是以民为主的,可是偏偏是武人把持了政府十几年,弄得民不聊生,把大家这点儿对民主的信念都毁了。如果这次世界大战能让民主重生,那就善莫大焉了。”
庆哥,用右手的食指轻轻点了点桌面:“我觉得这还只是一层。还有一层,我说来您听听。年初英美都与国府换了约,废除了前清签的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连南京的汪精卫都和日本人装模作样的如法炮制一番。您说这世道不是变了吗?”
“再往远处点说,日本人自然是挂羊头卖狗肉,但是他们到了南洋,到处都在说解放殖民地。日本人肯定是会败的,但那些英国人、荷兰人也不一定能回来了。”
听着他的话,我端起茶杯,却没有喝下去:“那您觉得咱们中国也会变?”
庆哥微微一笑,谨慎地环顾了一下四周。我们的座位靠近角落,周围倒算清净。
“李先生,您觉得会怎么变?”
这话题我倒是没有想过,经他一问,片刻间也理不清头绪,边想边说地开了口:“蒋主席前些日子的《中国之命运》我倒也是读过,似乎是……”
庆哥压低了声音,但仍压不住轻蔑的语气:“那书是陶希圣写的。这汪精卫的黑笔杆能写出什么好东西?您想想这老百姓能从里面看出什么?老百姓在乎什么?”
看着我茫然的神色,庆哥端起茶壶又为我斟满,善意地点拨道:“李先生,我可能言重了。您说得也不错,民主、自由这些我们自然都是要的。可是您不能只这么说,也不能只那么干。您看看这路上走的,茶馆里坐的,您看看那门外几个可怜的唱曲儿的小姑娘,您怎么和他们说民主、自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