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慢慢来。
朝廷这个烂摊子,只要自己和麾下文武尽力去改善,总能见到成效,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五年。
回长安的路上,华雄没有特意再为流民停留,他心里清楚,简单地发发善心只会好心办坏事,最终什么也改变不了。
既然有心派发一日之粮,为何不给予流民一生之田?
华雄暗暗下定决心,要做就做到最好。
当天晚上,华雄招来李儒、陈宫、贾诩一起探讨流民的治理问题。
三人提出了四点治理流民之法。
其一,建立流民营地,将流民录入民册。
其二,开仓放粮,有限度地供给饮食。
其三,各流民营地相互隔离,保持清洁,防止疫病。
其四,以工代振,组织流民修路、搭桥、开水利……
李儒、陈宫、贾诩三人提出的这套法子很实在,实施起来效果应该会挺不错。
但华雄觉得这方法有些治标不治本,流民的本质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土地问题。
因此,华雄觉得在将这四项举措付诸实施的同时,还要在关中、洛阳两地施行屯田。
何为屯田?
屯田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
三国历史上,曹操这一手玩得很溜,为他定鼎中原提供了大量资粮。
不过,屯田并不是曹操首创,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出现。
当时秦始皇发现,秦军在和匈奴作战时虽然总是占据上风,但因为后勤供应困难,秦军无法乘胜追击太远,打着打着就被迫退了回来。
秦始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蒙恬在河套地区筑城四十四座,就地开发,十几万士卒一边屯田,一面戍边,自给自足,如此便能长期与匈奴作战。
西汉文帝、武帝时期,都有过相似的举措。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将屯田措施进行改良,并大力推行。
曹操把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的主体是士卒,民屯的的主体则是流民。
民屯的操作手法是,官府提供土地,流民负责耕种,收获的谷物,官府与流民按比例分成。
历史上,曹操的民屯收获的谷物,百姓得四成,官府得六成。
现在,华雄准备借鉴曹操的屯田手法,不同之处在于,华雄掌握的朝廷不仅会给流民提供土地,还会借给他们粮种和耕牛。
同时,屯田收获的谷物,百姓只需上交四成给官府,剩下的六成由百姓自行处理。
这两处变动看起来很小,但意义却颇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