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窍于鼻鼻有通气和嗅觉之功能,为气体出入之通道,是肺司呼吸之门户,故有“鼻为肺窍”之说。
鼻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肺气的作用。肺气调和,则鼻窍通畅,呼吸通利,嗅觉灵敏。若邪气犯肺,肺气失宣,则肺窍不利,常见鼻塞、流涕、不闻香臭等。
4。在液为涕涕是由肺宣发的津液经鼻黏膜分泌而成,有润泽鼻窍的功能。鼻又为肺窍,故涕为肺之液。正常情况下,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
三、脾
脾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喜燥恶湿,和胃相表里,与五季之长夏相应。
(一)位置与解剖
脾位于腹腔上部,隔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其形态,古有“扁似马蹄”(《医学入门·脏腑》),“其色如马肝紫赤,其形如刀镰”(《医贯》)、“形如犬舌,状如鸡冠”(《医纲总枢》)的描述。指脾是形如刀镰、扁平椭圆弯曲状器官,其色紫赤。根据解剖学可知,中医脾的形态,似解剖学中的脾和胰。但其生理功能又远非脾和胰所能囊括。
(二)生理功能及表现
1。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精微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以营养全身的功能。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就是说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及水谷精微物质运输到全身,皆与脾的运化有关。
脾运化水谷精微的过程,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三个步骤。饮食入胃,在脾阳的温煦下,经过胃的腐熟,下行小肠,在此进一步消化吸收,经小肠的分清泌浊,清者通过脾的转输化为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由肺脏注入心脉化为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全身,以营养全身各组织器官;浊者下传大肠,化为粪便排出体外。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向上输送精微和脾阳温煦的作用。由于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后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故把脾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饮食水谷方能化为精微,生成气血,以充养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若脾失健运,则出现食欲缺乏、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倦怠,消瘦等消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2)运化水湿又称运化水液,是指脾具有对水液的进行吸收、转输和布散,以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进入人体的水液进行吸收化为津液,并上输于肺,通过心肺而运送到全身,以起到滋养濡润作用,同时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水液,及时转输给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下输膀胱,排泄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水液代谢与脾、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均有关,脾担负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健旺,既能使体内各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润,又不致使水湿过多而潴留;若这一功能失常,则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形成水肿。这就是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和脾虚水肿的发生机理。
脾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功能失常可导致另一种的功能失常,故在病理上常常互见。
2。主统血脾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统,统摄、控制之意。脾气健旺,不仅气血生化有源,且能约束血液,使之循于脉道而不外溢。
脾统血功能正常,血液方能正常运行在脉中;若脾气虚衰,统摄无权,则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之为“脾不统血”。如便血、皮下出血、尿血、崩漏等,尤以下部出血多见。
3。主升清脾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通过脾的升,一方面,将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及头目;另一方面,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的恒定。故说“脾气主升”。升,即上升、升举之意;清,指水谷之精微。
脾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才能源源不断地输送于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头目,升举脏腑在正常的位置;如脾气不升,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面色淡白、神疲乏力、眩晕、泄泻等症状。脾气下陷,则见久泄、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
(三)生理连属关系
1。在志为思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思考问题,是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可致脾气郁滞,运化失常,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大便溏薄等,久之致气血亏虚。
2。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
(1)在体合肉、主四肢因肌肉的发达丰满,四肢的健壮有力,都有赖于脾运化所生成的精微气血以充养。若脾失健运,肌肉、四肢失养,可致肌肉消瘦、四肢无力,甚则痿软松弛。在临床上,中医学有“治痿独取阳明”(《素问·痿论》)之说,意即调理脾胃是治疗痿证的重要方法。
(2)其华在唇指口唇的色泽变化能反映脾气的盛衰。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化源充足,血脉充盈,则口唇红润光泽;若脾失健运,气血生成乏源,则口唇淡白无华。
3。开窍于口人的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气健运,口和知五味,则食欲旺盛;若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食欲缺乏;若湿热困脾,可见口甜黏腻,脘腹痞满。
4。在液为涎涎为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有保护口腔黏膜、润泽口腔、帮助食物的吞咽和消化的作用,由脾气化生、输布。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脾气的升清,涎液上布于口,却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可导致涎液分泌失常,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
四、肝
肝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主疏泄、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和胆相表里,与五季之春相应。
(一)位置与解剖
肝位于腹腔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肝为分叶脏器,左右分叶,其色紫赤。
(二)生理功能及表现
1。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生理功能。疏泄,即疏通、畅达、升发、发泄之意。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血、津液的运行代谢等方面。
(1)畅气机指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人体的脏腑、经络等活动,全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各种复杂的物质代谢,均在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过程中完成。肝的疏泄功能,是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重要因素。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若疏泄不及,升发不足,通达受阻,气机郁滞,可见胸胁、**或少腹胀满不适等肝经所过部位气郁的表现;若疏泄功能亢进,则升发太过,肝气上逆,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气逆于上的系列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