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中医学包含哪些内容 > 第一节 阴阳学说(第1页)

第一节 阴阳学说(第1页)

■学习目标

1。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熟悉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应用。

3。了解事物阴阳、五行属性的划分和归类。

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包含着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由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两部分组成。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阴阳两个方面,物质世界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产物;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五种物质,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与变化,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和相生相克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成为中医理论的说理工具和理论基础,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病理现象和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影响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用阴阳这个概念代表事物和现象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用阴阳的相对属性及其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关系,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探求其规律,是分析认识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基本纲领,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两字的古义无任何哲学内涵,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此由中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可知:“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且明也”。到周朝时期,阴阳迅速泛化成概念化,人们开始用阴阳概念解释自然现象,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现代阴阳的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阴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即对立性和统一性。

对立性是指阴阳代表的双方一定是对立的,具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比如,天和地就是一对阴阳;统一性是指阴和阳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必须是属于统一体中的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即在相关的基础上,凡属于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如:水与火、动与静、昼和夜、男和女等。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

二、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

阴阳学说,就是哲学中的“一分为二”,是认识世界的一种二分法。它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根据阴阳的特征划分成阴阳两大类,用阴阳的变化规律解释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也就是说,阴阳的特征是事物划分阴阳属性的标准。

一般来说,阳代表的事物具有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特征,故凡是运动、刚强、兴奋、积极、光亮、无形、机能、上升、外在、轻浮、温热等的事物和现象均属于阳的范畴;阴代表的事物具有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特征,故凡是相对静止、柔和、抑制、消极、晦暗、有形、物质、下降、内在、沉重、寒凉等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所以天和地的划分,天气轻清在上为阳,地气重浊在下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昼和夜,则白天明亮、温暖属阳,夜间黑暗、寒凉属阴(表1-1)。

表1-1事物阴阳属性归属表

属性|空间|方位|时间|季节|温度|湿度|重量|性状|亮度|事物运动状态

阳|上外|南|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清|明亮|化气|上升|动|兴奋

阴|下内|北|夜|秋冬|寒凉|湿润|重|浊|晦暗|成形|下降|静|抑制

因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根据事物或现象不同的运动趋势、不同的功能属性、不同的所在空间和时间等,通过相互比较而归纳出来的,故有其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是指事物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表现在该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比较的对象和层次未变,则它的阴阳属性就固定不变。如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其阴阳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水不论多热,较火而言,仍属阴;火不论多弱,对水来说,仍属阳。其他如天与地、日与月、上与下、升与降、动与静、寒与热、明与暗、温煦与凉润、兴奋与抑制、推动与宁静、弥散与凝聚等。

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没有绝对的阴,也没有绝对的阳。阴阳的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不断地一分为二,以至无穷。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并不限定在某一层次上。两种属性相反的事物可以分阴阳,而其中的某一方又可再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如昼和夜比较,昼为阳,夜为阴。但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正如《素问·阴阳离合论》所云:“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2。阴阳的相互转化性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在生命过程中,人体的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之间,物质属阴,功能属阳。二者在生理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为功能,功能也可以转化为物质。如果没有这种物质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生命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再如疾病过程中寒证和热证的转化,病变的寒热性质变了,其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

知识拓展

八卦与阴阳

八卦的每一卦,都由3个符号组成,代表了天、地、人三才;八卦的所有符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中间不断开的,代表阳,称为阳爻,一类是“——”,中间断开的,代表阴,称作阴爻。阴阳学说是八卦产生的基础;八卦是阴阳学说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是阴阳学说的文字表达形式。八卦的产生,说明了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先天八卦图是对阴阳的对立、消长、互根、转化关系的最好表达。

三、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也称为阴阳的相互关系或阴阳的变化规律。包括阴阳互感交合、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和阴阳相互转化几个方面。在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过程中,不断由量变到质变,从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维持着阴阳之间的相对协调平衡。

(一)阴阳互感交合

阴阳互感交合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交合的过程。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的本原是一团混沌之气,或者说是元气。这种混沌之气,由于其自身运动而产生了相互对立的阴阳二气。阳气升腾而为天,阴气凝结而为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交感合和,产生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和变化。故阴阳互感交合,是宇宙万物成变化的根本条件。若阴阳在运动中不能交合感应,新事物和新个体就不能产生。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