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下见小潭 > 三十五亚圣后裔(第1页)

三十五亚圣后裔(第1页)

汉子不卑不亢,微微笑道:“山野荒地,二位将军大驾光临。蓬荜生辉。若是无事,还请进屋一叙。”

石青含笑应了,和祖凤进了茅屋。

茅屋不大,很简陋。一边放了张草席算是榻,一边支了个火塘算是灶;两者之间散放着三个木墩。算是厅堂了。

石青、祖凤各找木墩坐下。汉子一手拎了把粗糙的泥壶,一手拿来两只不知是碗还是茶盅的泥盏,倒过两盏清水递上来。“这是刚打得四基山泉水,请两位将军解乏。”

石青接过泥盏,端在手中,好奇地望着汉子道:“仁兄在此隐居,难道不怕流寇土匪以及路过的官军骚扰?”驺县扼守彭城北上河北之要隘;住在这儿,免不了会受南来北往的大军骚扰。

汉子从容一笑:“人有善恶廉耻之辨、争权夺利之心。土匪流寇官军亦是人,亦知是非正邪。孟某蜗居简陋,身无财货;任他盗匪官军前来,尽皆无利可图,如此谁会无端作恶?所以,天下纷嚷,孟某在此安如泰山。”

汉子胆识不凡,见识不俗;石青听了不住顿首;听他自称孟某,霍然想起一事,惊问道“仁兄姓孟。不知是否亚圣一系?”

“亚圣?此是何人?”孟姓汉子面露诧异之色。

石青一愕,猛然悟到,此时既没有孔圣一说,更没有亚圣一说。不由得讪讪道:“石青所说仁兄姓孟,不由想起古时著名的驺县贤士――孟轲。不知仁兄与先贤。。。”

不等石青说完,孟姓汉子已肃然作礼。“将军所言,正是孟某先祖。时值八百年,不曾想仍有人记得先祖。孟还真多谢了。”

孟还真如此说不是谦虚。

孟子的思想得到重视推广,起于唐时韩愈的推崇,随后宋时朱熹将孟子编入四书,成为学子必读功课;从此得以为世人所知。在此之前,即便是在汉时,董仲舒独尊儒术,孟子学说依旧默默无闻。董仲舒尊儒尊的是孔儒,尊的是礼治,是汉武帝中央集权的工具。

孟子之儒,有别与孔儒,最大的差别在于,孔儒以君为纲,孟儒以民为本。孟子的这种超前思想,不仅不容于奴隶制时代的春秋战国,也不被喜好乾坤独断的封建制皇帝看中。所以,此时的孟子声名别说与孔圣相比,就算与七十二贤相比,也是天壤之别。

石青所谓的“古时先贤”这种赞誉,着实让孟还真感激涕零,大有知音之感。

“啊。原来是先贤后裔。难怪难怪。。。”比孟还真更激动的是石青;孟子是他最为推崇的古代思想家;如今见到孟子后裔,哪敢马虎;起身肃然回礼:“古人见贤思齐,石青见仁兄遥想先贤风范。今日得见仁兄,当真三生有幸。”

他以一个后来人的崇敬心情见礼,令孟还真惶恐不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以王允为首的世家大族将这些归咎为儒家治政的失败;开始抨击摒弃儒家思想,转向黄老学说;随后渐渐演变出非道非佛非儒的四不像――玄学。此时玄学大行其道,儒学衰微,就算得到几百年尊崇的鲁县孔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何况没有发迹的孟家。

孟氏何时受过这等推崇!虽然推崇人只是一介武人莽夫,可也弥足珍贵啊。

“咦!这屋里好大一股酸气。”石青、孟还真相互间客套寒暄,惺惺相惜;一旁的祖凤看得津津有味,忍不住出言调笑。

石青、孟还真哈哈大笑,重新坐下叙话。

孟还真确是孟子嫡亲后裔,不过孟氏还未发迹,也没有族谱之类的记载,所以他也不知算是孟子多少代子孙了。北方纷乱,世家大族大多南迁,现在的孟氏还不算世家,渡江南下,说不好就会成为屯耕民或者农奴;所以,孟还真也没有想着南下,一边在四基山看守祖墓,一边研读家学。

听到他说起家学。石青心中一动,出口相邀道:“新义军打算到泰山一带落脚,其中有不少家眷子弟需要就学;孟兄是否愿意一同前往,教授子弟,发扬孟学?”

孟还真闻言,颇为意动。孟子学成之后,也曾效仿孔圣,周游列国,宣扬学说;可惜结果不佳;自此以后,孟说便即沉寂。若有机会,弘扬家学,对孟还真来说,自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不过,他仍然谨慎地问道:“新义军所图为何。石帅可以相告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