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唐朝需要的和亲,包括弘化公主,而不是文成公主,或者后来的什么公主。
可也需要条件,公主自身必须很英明,要亲唐,为了唐朝甚至能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就象刘相夫一样。朝廷要能为她们做主,不要以为是一个小公主,受了委屈无所谓,反正宗室里面的女子多不胜数。公主们才能敢做敢为。
和亲的事,李威没有说。
也想过,不但树立两个突厥可汗,还要和亲,甚至不惜用强权,扶立公主的儿子重新登上可汗的位置,再和亲,一代代稀释下去。让他们血脉里流淌着的血液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都是汉人的血脉,从上往下梳理,使这些部族保持长久地亲唐。这也不亚于十万兵。
但对和亲,他依然很排斥。
树立可汗,是唐朝已有的政策,王方翼都没有多想,只是在想两个人选,另外还有这次皇帝的“越权”,皇帝登基,只有三品以下的大臣授职权,这是授职两个可汗,已是越了权职,会有什么象征意义?
李威说道:“还是我写吧。”
写了一份奏折,禀明原因。
这才问起一些河中大食的事,河中也就是指乌浒河与药杀水之间这些国家,方位在后世的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一带。吐火罗是指广义的吐火罗各国,主要是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北部。东部是零碎的一些小国,南部是广义的天竺信德地区。还有大食嘴中的塞斯坦(唐朝疾陵城)地区,覆盖了阿富汗西南、巴基斯坦西北、伊朗东部,然后是呼罗珊地区,包括伊朗大部与伊拉克东部地区,这两个地区都是原来波斯的核心地带。
大食的事,王方翼没有多关注。
这也是唐朝的政策造成的,唐朝一度也想拿下河中地区的,十几年前虽然只派了一个使节,改设都督府与各州县,但十几年前的李治绝对不是现在明知道边患乱生,关中大灾,还继续封禅的李治。只是刚平下高丽,唐朝需要喘一口气,没有立即派兵。随后发生了吐蕃叛变,大非川惨败,国家年景又不好,又闻听大食雄兵四十多万,渐渐放弃了这个想法,经营的只是西域,河中作为两国缓冲地带了。
河中各国心知肚明,他们只是派出使者交好唐朝,除了波斯人病急乱投医,多次请求唐朝支援外,河中各国从来没有派出使者请求唐朝相助。甚至数年前请求阿史那都支(有可能是李遮匐,但他在右厢,可能性不大)协助,然而让大食人击败。自此以后,只能自保而己。
波斯王子到了吐火罗后,此时大食在塞斯坦与呼罗珊地区经营时间不长,各地义军云集,泥涅师还是有作为的。然而王方翼唐军一撤,他腿一软,留在吐火罗,不敢再南下了。
对大食没有关注,可是河中各国王方翼还是听到许多消息。
几年前大食人从呼罗珊多次向安国发起进攻(安国在河中的西边,从地缘上容易进攻),数次获胜,再次转攻到康国(河中的东部,离碎叶镇已经很近了),这已标志着唐朝岭西羁縻政权的瓦解。直到青海一战,然而唐朝在西域数次获捷,包括对吐蕃人与突厥人,形势才逐渐转变。
不是突厥人与大食人联手。前几年吐蕃人与大食默契地瓜分唐朝的势力范围,大食主攻波斯与岭西,吐蕃主攻西域与青海。而突厥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为了对付唐朝,与吐蕃人联盟。这对河中地区是一个最不好的消息。那几年河中地区派出使者的次数也很多,包括胡应带过来的那次。这有一个形势转换的过程,史上后一段时间,突厥与吐蕃、吐火罗又联手对抗大食。然后唐朝又与大食联手对付苏禄。但这三个大国之间直接对抗的次数很少,吐蕃与大食人大规模的交战几乎一次都没有。这些小国家却成了这三个摇摆对抗的棋子。
总之。这几年形势的变化,对河中地区很有利的,而且唐朝粗犷式的羁縻制度,河中地区很欢迎。然而唐朝一直不感兴趣,一个妾有意,一个郎无情,所以河中地区各国望眼欲穿之下,只能一次次地失望。这次唐朝平定叛乱,势力范围延伸到了药杀水,离河中地区一步之遥,总该要管吧。
于是发生了一系列的事。
前年向大食称臣的安国,对大食采取了强硬的措施,大食为了报复,让安国人质为奴,这些被做为人质的子弟冲入呼罗珊总督府反抗,想杀死大食总督,未果,就义。吐火罗也对大食采取了强硬的政策,没有继续称臣进贡。
王方翼说完了,狐疑地问:“陛下是想……?”
“随机应变,”李威淡淡地说了一句。
仅是这些事情,还不能证明河中地区各国的态度,没有河中地区各国的支持,李威是不会兵伐呼罗珊或者大食的。也不能说,此时父亲封禅,发生一件件不好的事情,许多百姓不满。甚至连东突厥的暴乱,都不能征讨,自己出兵遥远的大食,会让某些人找到借口,将祸水东引,引到自己的身上。
王方翼马上就猜到李威想法,也没有再问。
李威又说了一句:“王都护,不仅是这一次,将来若是朝廷下旨……我又不在京城,你最好寻找理由,勿得进京。”
历史上记得一些事,母亲杀了许多重将,包括黑齿常之、程务挺以及这个王方翼。历史肯定不是这个历史,也许岭西继续在历史轨道上发展,然而国内肯定不是了。
但以防万一。
国家名将凋零,程务挺大约很不好用,即使用,自己也有戒心,而且母亲似乎十分长寿,可是黑齿与王二人,李威不想出事的。特别是王方翼,他是王皇后的胞弟,自己已经在实施裴行俭的计划,若是随便进京,前途很让人担忧的。
但想找一个理由,在西突厥太轻松了。
王方翼立即警觉地答道:“喏。”
写好了疏折,立即派人送回洛阳。然后下达一道命令,惩罚咽面,为了顺利进行,甚至放弃了对车鼻部的惩罚,但也是破天荒的一次变动。
随着命令下达,李威与王方翼率军前往夷播海。一路西上,王方翼已经派出许多斥候,监督各部,特别是五咄陆部与车鼻部的动静。这是他的能力范围,另一方面,他就不能预料了,李威册封新可汗,以及强行将他留下来,朝廷的反应。
七月底,奏折就到了朝廷……(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