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中医学是怎样的医学 > 第一节 咳喘(第1页)

第一节 咳喘(第1页)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病喘嗽、泄泻、惊风、遗尿的病因病机、诊断、分型及代表方药。www.Pinwenba.com

2。熟悉常见病厌食、食积的病因病机、分型及代表方药。

3。了解疳证的含义和治疗原则。

中医儿科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中医儿科临床的思维方法研究各年龄期小儿疾病防治和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

小儿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从胎儿期、新生儿期至青春期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与成人有着不同的重要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在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外多伤于六淫及疫疠之邪,内多伤于乳食,先天因素致病是特有的病因,情志失调致病相对略少,意外性伤害和医源性伤害需要引起重视。在生理上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在病理上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特点。

小儿素有“哑科”之称,诊查时需“四诊合参”,“小儿疾病于内,必形于外”,故在诊查时注意望诊。小儿体属稚阴稚阳,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故小儿一旦患病,必须做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用药适当、剂量准确,若是失治、误治,极易造成轻病转重、重病转危。儿科用药,一定要随时注意到小儿的体质特点,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腻滞,洞悉病情发展变化规律,勿留邪、不损正,固护胃气,维护生机。

咳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为感受外邪,郁闭肺络所致。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本病全年皆有,冬春两季较多发,好发婴幼儿,尤其是三岁以下婴幼儿更为多见。一般发病较急,若能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本病的外因主要是寒温失调,感受风邪;其次为温热病中温邪直接灼伤肺络而成。内因主要是小儿肺脏娇嫩,形体未冲,卫外不固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罹患其他疾病而致正气虚弱,外邪乘虚而入,导致肺失清肃。

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等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一)常证

1。风寒闭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疗原则: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方药:华盖散(麻黄、紫苏、杏仁、橘红、桑白皮、茯苓、甘草)加减。

2。风热闭肺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微汗出,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治疗原则: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方药:银翘散(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合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加减。

3。痰热闭肺

临床表现: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翕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发绀,两胁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方药:五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细茶、生姜)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4。痰浊闭肺

临床表现:咳嗽气喘,喉间痰鸣,咯吐痰涎,胸闷气促,食欲缺乏,舌淡苔白腻,脉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