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旁观者清,当时者迷。看别人的事,看别人的毛病,那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论到看自己就糊涂了,就跑到云里雾里了。再被马屁精奉承几句,就更不知道东南西北了,飘飘然地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自己也觉得自己成了神,成了天才。或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或许,这就是个人的历史局限性。或许,这也是反对个人专制的理由。
因为个人的局限性,因为容易利令智昏,个人的为所欲为是非常危险的。通过某种必要和必须的机制和形式,对个人的行为进行严格限制。每个人都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也就是说,在你的权限范围内,你是至高无上的。但你只能在你的权限范围内纵横驰骋,超出你的权限范围你就寸步难行,这或许就是民主政治的优势。当然,这是后话。
当然,如果袁世凯像张謇和朱铭盘要求的那样,规规矩矩做人?他能有以后的发展呢?他还能像后来那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吗?
在一个不好的社会,好人常常四处碰壁,不怎么样的人则能大显身手,这样的事情不是也常见吗?或许,袁世凯的悲剧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
张謇和朱铭盘的劝戒,没有使袁世凯因一帆风顺的跋扈放肆有所收敛,特别是平定甲申政变的成功使他更加忘乎所以了。
他看到了高宗李熙和朝鲜皇室的无能,为了控制朝鲜,他给李鸿章写信,强烈主张对朝鲜实行监国。
至于由谁来监国,当朝鲜的太上皇,他没有说。但他因为认为这是和尚头顶的虱子,明摆着,非他莫属。
他写了很多理由,他认为那些理由一定能说服李鸿章。
在等待的日子里,袁世凯每天盼望着,每天做着当朝鲜太上皇的梦。
但是,等来的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李鸿章根本没同意。
李鸿章也不是没看到朝鲜的局势,也并非不知道袁世凯牢牢控制住朝鲜,让日本无机可乘是对的。
但他身在高位,眼界自然要开阔得多。一方面,立约之初,已经写明朝鲜为独立自主国家,明确不许他人干涉内政。
突然对朝鲜监国,不但会引起朝鲜的非议,伤害朝鲜人的民族感情,有被侵略和吞并的担心。
另一方面,也会引起日本的不满和敌对。
在中法之间的战争正在进行之中,李鸿章不想再生事端。
李鸿章不批准就算了呗!可袁世凯不甘心。他或许是尝到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好处,竟自做主张,搬进了皇宫。借口保护高宗皇帝,住到了高宗李熙的隔壁。
这还不算完,他还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得经过他。好像朝鲜的皇帝不是李熙,而是袁世凯。
这样一来,不但朝鲜方面不满,中国军队也非议不断。
你袁世凯凭什么住进皇宫?谁派你去的。如果中国军队的首长要住进皇宫,那也有总管吴兆有,而不是你袁世凯呀?
乐极生悲,物极必反,接下来一连串的打击落到了袁世凯头上。
首先就是,袁世凯为了在朝鲜收买人心,他擅自决定挪用军款,对在甲申政变中被杀害的朝鲜大臣的家属进行抚恤;并上报李鸿章要求在军费中报销。
袁世凯不知道当时的清**的国库有多空虚,财政有多困难?哪有钱干这种事?就是有钱也不能往这个地方花呀?
结果引起李鸿章的大怒,把袁世凯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并指示驻军负责人吴兆有,责令袁世凯个人承担这些费用。意思很明显,你不是想当好人吗?,那就花自己的钱。
吴兆有和张光前看到袁世凯越来越目中无人,权势欲和野心极大,一心想在朝鲜独揽军权,自觉不自觉的总把他自己摆在三个人之首,吴兆有当然心有不甘。
过去摄于袁世凯和李鸿章关系不一般,而有所顾及。现在,一看他们的关系也不过如此。就向上写揭发检举信。揭发袁世凯贪污军饷、蓄养官妓、自做主张,干预朝鲜朝政等问题。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这时候,日本**又致函清**。反咬一口,在甲申政变中是袁世凯妄启衅端,挑起中日冲突,要求严惩肇事者袁世凯。
清廷的相关大臣不知真像如何?以为如日本方所说,也惹不起日本。就认为袁世凯是无事生非,没事找事。
于是,朝廷责令李鸿章和会办北洋事务的吴大溦、负责查处。并明确要求,不准与日本开衅。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