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汉列侯免费 > 第117章 安得治世法二更6000字求订阅(第1页)

第117章 安得治世法二更6000字求订阅(第1页)

PS:我要哭了,上一章明明是想说,【不】代表刘陵是主角的后宫,结果关键时刻掉链子,少了个【不】字。今天依然是2更1万字,订阅涨的慢,乌梅心里压力很大,恳请书友们支持正版,支持乌梅,求订阅!求月票!

九月里秋高气爽,南庄的粟米全部晾晒完毕装进闾里中的大仓里,郑老倒背着手每天都要在粮仓前溜达几圈,这粮仓里堆积着庄上几百号人今年秋冬到来年春夏的口粮,每家每户需要领粮就凭着各家的竹符计数合账发还,这样既提高存粮的效率还可以减少浪费。

去年的陈粮陆续拿出来,能吃的晒晒拿回去分了,不能吃的年岁煮沸和给牛当饲料吃,庄子里的牛舍饲养着几十头耕牛,这是河东精选来的好牛,今年县令带着人让南庄的人把自家的公牛拉出来和别家的母牛配种,双方约定好这次的小牛归他家,下次归自家。

自从年初搞起了水车灌溉,南庄四圈的两百多顷旱田摇身一变成了水浇地,早前一亩产粮顶天也就四石,惫懒些的一亩能打三石粮食,再懒惰些个连亩产三石都没有,一家几口人拼死拼活摆弄一百几十亩地,落到手里最多也就400石粮食。

因为是租种侯府的上田,刍藁税、田税是由侯府代为缴纳,只有口赋、算赋、献钱等人头税是农民自己缴纳,折算起来每家必须卖掉五石粮食来缴税,加之秋收的季节长安粮价会陡然下降,原先一石值100钱上下,收粮的口子顶多值70钱,原先只有五石粮食的税收,现在要卖掉八石才够缴税。

这些粮食必拿出200石交给侯府作为租税。剩下的一家几口人使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鞋帽都要卖粮食换钱来购买,一年下来家里的粮食也就存个十几石左右,若是碰到些婚丧嫁娶之类躲不掉的礼仪活动,这个年就算白忙活了。

现在的情况可就好多了,秋收刚过清点粮库里的粮食。盘算每家的收益情况就已经全面铺展开来,前些日子统计出的数据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好,改成水浇地让每家每户的粮食产量至少提高三成,打理精细的上田增加四成左右,惫懒些的也有二成左右的粮食增幅。

粟米必须吃足水分才结得出籽粒饱满的穗子,灌溉起到的作用不下于铁器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农民的耕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并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对于农民减轻税赋的中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平均粮食产量提高三成可了不得,意味着原先地利充沛只是打理不充分的上田亩产有三石以上,到如今可以增产到亩产四石,亩产四石的提升为五石。四石折算为汉斤是480斤,五石折算成汉斤有600斤粮食,若换算成少府新推出的市斤,打个对折也有300斤粟米。

同样是一百多亩地。今年每家每户平均收来500石粮食,消耗同样的人力搭理田地。每亩产粮提高近一石,也难怪南庄的庄户们一个个喜笑颜开,相当于每家每户交给侯府地租以及人头赋税,再扣除到明年春夏的支出的口粮。每家还可以存下100石粮食,寻个时机把粮食卖出去能得来1万钱的存款,一年之内就可以让普通农家户变成存款过万钱的小康之家,简直是西汉的“万元户”。

大丰收带来的利好消息让平阳侯府辖下的庄子沸腾起来,就连足不出户的匈奴女人也走出屋子,抱着刚出生的娃娃在庄子里跳舞,经过一年时间她们勉强能用日常用语交流,告诉庄里的人说她们在匈奴每年收获的季节要跳舞庆祝。

以前一年到头每家存下个十几石粮食就不容易了,种田手艺出色又勤恳能干的庄稼汉一年可以存下二三十石口粮,还要提防着每隔七八年来一次的水旱蝗灾,只要碰上一回哪怕是最轻的受损,那至少也得把几年的存粮削掉一半,如果运气不好碰到大灾,七八年等于什么都没干。

勤恳的农民们除了努力在田间地头拼搏,还要祈求老天爷给个面子不要降下大灾,只需风调雨顺十几年功夫就能让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现在的情况与往年大不相同,每家每户一年撇下一百石存粮,种田把式精湛的庄稼汉可以存下一百五六十石粮食,就算过几年有大灾大难落下来也有信心扛得过去。

毕竟手中有粮心不慌。

郑老倒背着手走过庄子,看到几个庄子里的老伙计在晒太阳,他们也是有几级民爵的普通人,打了一辈子仗没立多少功,临到一大把年纪过了徭役的年岁限制,老头们就回到庄子里颐养天年,他们的业余生活是得空去田间地头转两圈,没事就坐在一起聊聊开国那会儿的故事,偶尔去和乡里的三老说说话,日子过的到挺好。

“君侯的主意好啊!水车不仅可以提水浇地,下面还能带着石磨转盘研磨谷子,家里种了点豆子全部拿出去榨出豆油,做菜时滴上几滴豆油调味,那饭菜别提有多香了。”

“老孙头,你家榨豆油的那豆饼子还剩下多少?你要不用就给我分些个,我家养了几头大肥猪正缺可口的饲料,我拿去喂猪就挺不错的。”

“哎你怎不早说两天,对不住老兄弟,我家那点豆饼子全让我那小孙子拿去到东边的河里养鱼去了,春天那会儿侯府在河里弄了些铁做的网箱里撒了不少鱼苗,我那小孙子就负责照看那些鱼苗,才几个月那些鱼全长成了二斤(汉斤)多重的大家伙,那些鱼个头肥大鳞片漆黑非常喜人。”

“你还别说,前几天我去河边溜达就碰到你家小孙子养鱼,他不知道从哪逮来几十斤蝗虫丢到水里去喂鱼,那鱼全张着嘴等在水面上,落下来的蝗虫一口一个吃下去,难怪才半年就长出那么大的个头。”

“你说侯府养那么多鱼干嘛用?那一个个网箱把鱼逐步分开怪麻烦的。到河里直接捕捞现成的鱼不的更简单?”

这时候郑老来咳嗽一声,几个老头立马停下嘴招呼他郑老就坐,老头们奉承道:“郑老在君侯面前也说的上几句话,肯定知道侯府养鱼的意思,您就说说这些鱼打算做用?”

“你们把养鱼看的太简单了,咱们背靠渭河有取之不尽的野鱼捕捞。但是上古传下来的规矩是每年春夏必须休渔几个月,渔夫们都晓得这是避免竭泽而渔,但是长安城那么大,加上周围陵邑中的豪民商贾到处都是有钱人,他们要吃鱼也只能忍上几个月,有咱们自己饲养的鱼就不一样,一年从鱼苗可以长到七八斤到十斤(汉斤)重。这一尾鱼放在休渔期拿来售卖至少价值二十钱不成问题,这样算五条鱼等于一石粟米,七条鱼等一头肥羊,一百五十条鱼可以换来一头壮牛,三百条鱼能买来一匹三岁口龄的耕马。你们说东边那条河里有多少条鱼?”

老头们面面相觑:“我看那网箱从那头一直连接到灞水那边,多的数不清。”

“对!多的数不清,咱们侯府没有那么多草场去养羊,只好用河边的水去养鱼了。鱼羊者为鲜,有钱人三日不吃鱼脍会不舒服。五日不喝鱼汤会很难受,大宴里没有鱼羊炖煮的大菜不叫宴席,假若咱们侯府的鱼垄断长安和陵邑的市场,你说会赚多少钱?”

老头们掰着手指算了半天也没算出个所以然。郑老得意地扬起脑袋道:“实话告诉你们,至少可以买来一千头牛!”

其实郑老也不知道能赚多大,随口胡诌个一千头牛果然把这群老头给糊弄住。

“哎呀!这可不得了啊!比咱们辛苦在地里刨食还要来钱,这养鱼一定得好好搞下去。”

“说的有道理,要不咱们也去东边那条河上放几个网箱?铁的搞不来竹篾柳条编的还不容易?”

郑老在一旁煽风点火:“现在养鱼来不及了,只有老年春天开始饲养新鱼苗,至少要悉心照顾整整一年才能卖的上价,养个三年五载可以长到80斤(汉斤)的大家伙,这种鱼拿出去卖少于五百钱不用想着买走,咱们可以商量好售卖的批次,控制出鱼量保证赚的到大钱,你们几个合计合计,要是愿意就跟着我老郑一起搞。”

“不用合计,咱们老兄弟几十年相信你的能力,我们都听你的,你说搞就咱们就搞!”

老头们欢欣鼓舞,庆祝自己找寻到人生的新目标,再也不用无所事事的游荡在闾里之中,仿佛突然间找寻到人生的第二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