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凤穿残汉女主和谁在一起了 > 第四十二节 秦晋之好(第1页)

第四十二节 秦晋之好(第1页)

事实上,曹袁大战不仅让兖、豫二州的百姓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同样也让位于许都的汉皇室再次陷入了窘困的境地。()为了保证前方粮草供给,曹操重新布下严格的禁酒令,一各种宴庆聚会几乎在许都城内消声灭迹。甚至就连汉宫大内也接连取消了夏至等一系列重要节庆的祭祀。可饶是如此,官渡的战况却依旧不容乐观。曹操此前虽对外宣称已破解“天崩地裂”之。但袁绍方面不仅对此矢口否认,还从河北四州源源不断地运送粮草及兵马到官渡,大有将曹操一举歼灭的架势。反观曹操每与袁绍在官渡多对峙一天,就需多消耗数千斛粮草。

眼瞅着许都的粮仓几近第四十二节秦晋之好见底,曾经竭力主战的刘协这会儿也无法再在深宫稳坐钓鱼台,忙不迭地就将一干公卿朝臣招入皇宫商讨对策。虽说刘协之前已当众斩案立誓要与袁绍死战到底,可而今朝堂之上悲观气氛却比数个月前更加浓郁。

但见身为少府的孔融出列上前,冲着龙榻之上的青年天子高声宣扬道,“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忠臣也,任其事;颜良、高览勇将也,统其兵。仅以曹公一部之力殆难克乎”

眼见孔融如此明目张胆地当众吹捧袁绍,作为曹操帐下第一谋士的荀彧自然是不能就此置之不理。却见他迈步出列朝着孔融似笑非笑道,“孔少府此言颇有长袁逆之士气,灭王师之威风之嫌。”

“荀令君莫要言此诛心之论。孔少府不过是就事论事。曹司空兵力不及袁贼,本就是有目共睹之事。荀令君如此避讳曹袁两军的差距,似乎也有欲盖弥彰之意。”出面力挺孔融的是越骑校尉种辑。作为宿卫宫省的北军将领,种辑一直都对曹操把持朝政的作风颇为不第四十二节秦晋之好满。而今曹操的大部分兵力都被调拨到了官渡一线。这也让种辑等天子系武将有了表达政见的底细。

然而荀彧并没有因种辑的加入而有所退缩,反倒是昂起头傲然地扫视了一下在场那些心怀叵测的公卿大臣,朝天拱手道,“就事论事?诸君莫要忘了。若非有曹公在官渡以一当十,阻止袁贼南下尔等安能在此高谈阔论?”

荀彧此话一出,朝堂上的不少文武大臣的脸上都露出了尴尬的神色。毕竟稍微有点良心的人心里都清楚,如果没有曹操豁出命来全力抵挡袁绍的大军,眼前这座汉室小朝廷早就已经灰飞烟灭了。哪儿有啥立场在此谈论曹操与袁绍孰强孰弱。

不过就在现场众文武被荀彧一句反问所压制的同时,本在一旁拢袖看热闹的董承,终于忍不住出列为孔融与种辑辩解道,“荀令君误会也。孔少府与种将军并不是在责难曹司空治军不力。而是体恤曹司空独木难支,想要为曹司空寻些盟友相助。”

“是啊。多一盟友,多一助力,总好过让曹司空独自抵挡袁贼大军。”孔融连忙接口附和道。

荀彧见董承等人终于说出了关键话题,不禁在心中冷笑一声,旋即不动声色地向二人反问道,“那依二位之见,朝廷该找哪路诸侯出手相助?”

“荆州刘景升,乃鲁恭王之后,且坐拥十万大军,招其前来保驾,再合适不过。”孔融不假思索地脱口作答道。

“刘景升?”荀彧耳听孔融提议刘表,不禁轻蔑一笑道,“难道孔少府不知,刘景升现下正坐拥其挥下十万大军,忙于征讨长沙郡守张羡?更何况荆州自打今年入春起就不再向朝廷进贡。且据探子来报,刘景升曾在襄阳郊外祭祀天地,居处服用,僭拟乘舆焉。还是说孔少府想引狼入室?”

荀彧的话语再一次令孔融等人为之语塞。而龙榻之上的刘协更是闻言色变道,“刘景升竟也行此越僭之举?”

“陛下息怒。刘景升只是喜好奢华而已,并未公然举旗叛汉。”董承这话说得多少没啥底气。因为刘表在荆州做土皇帝的事早以是路人皆知的事。也就是刘协身处深宫孤弱寡闻罢了。但荀彧也不能就此驳斥董承,毕竟刘表确实没有登基称帝,或是以宗室的身份主张他对皇位占有权。

然而就算是如此,已经心存芥蒂的刘协,不可能再将希望寄托于刘表的身上。却见刘协并不理会董承,而是环视了一番在场的文武追问道,“除了刘景升之外,众卿可还有其他人选?”

只可惜面对刘协的征询,大多数的朝臣只是在底下面面相窥低声窃语。荀彧见此情形心中更为笃定。然而还未等他退回队列,一旁一直没啃声的大夫吴硕却突然出列向刘协进言道,“臣提议青州蔡安贞。”

吴硕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显然之前并没有多少人想到过这位女州牧的存在。但这一次,荀彧却并没有立即开口否决,而是低头沉思了起来。倒是一旁刚才还竭力提议要征召诸侯相助的孔融,忙不迭地出面质疑道,“蔡安贞不过一介女流,如何敢与袁绍为敌?”

“蔡安贞虽是女流,却是除了曹公之外,唯一敢公然下檄文与袁绍撇清干系的诸侯。”吴硕说罢冲着龙榻上的刘协拱手一揖道,“故臣以为只要朝廷下诏书征召蔡安贞部勤王,蔡安贞定会应诏出兵。”

“吴大夫此言差矣。袁绍越僭称帝之时,朝廷就已封蔡安贞为费亭侯。可蔡安贞除了发一檄文与袁绍撇清干系之外,至今未向朝廷增援一兵一卒。吴大夫何以敢肯定,蔡安贞会为一纸圣谕而出兵?”孔融不罢休道。显然早些年被赶出北海的经历,让这位孔少府对蔡吉始终充满了敌意。

吴硕并没理会孔融充满个人情绪的质问,而是仰起头向刘协循循善诱道,“有道是师出有名,朝廷不正式下诏征召蔡安贞勤王,蔡安贞又怎敢贸然出兵。万一被指行董卓之举,岂不是徒增误会。况且蔡安贞还不知曹公对其出兵勤王是何看法。故臣以为,要消除蔡安贞的顾虑,除了下旨征召之外,朝廷还需撮合曹、蔡两家成秦晋之好。”

吴硕的最后一句话犹如一颗响雷,顿时就让朝堂乍开了锅。无论是孔融等人,还是曹操一系的荀彧,都不约而同地向吴硕投去了异样的眼神。至于刘协更是瞪圆了双目,一副惊骇得不知该说是好的表情。

曹、蔡两家成秦晋之好——顾名思义就是从曹家子弟中选一人迎娶正值花样年华的女州牧蔡安贞。不,更为确切点说,应该蔡安贞招曹家子弟为婿。毕竟蔡氏一门男丁已绝,作为蔡家唯一幸存者的蔡吉又坐拥近一州之地,于情于理其都不会出嫁他家。当然“曹蔡联姻”并非寻常人家的谈婚论嫁,而是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婚,其背后所涉及的问题远不止lun理、家世这么简单。

这不,在经过最初的惊讶之后,在场众文武的心思很快就活跃了起来。却见董承就第一个附和吴硕道,“臣也以为若能撮合曹、蔡两家联姻,乃是朝廷与天下的幸事。”

吴硕、董承接连都表了态,与其交好的朝臣自然是纷纷出面附和。倒是孔融在一旁即不附和,也不反对。眼瞅着绝大多数的朝臣都看好“曹蔡联姻”,刘协虽还没有弄明白吴硕的用意,却也知这种事情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决定的。于是他便向荀彧问道,“荀卿以为如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