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一品江山郡主结局 > 第199页(第1页)

第199页(第1页)

四人和宾客打过招呼后,便到写着各自名字的桌前,按照清单检查起来。三天考试,要携带的东西很多,除考试必需品笔、墨、砚、字圈之外,还要携带食品、餐具等。因为是八月份,天气仍然比较炎热,只能备一些月饼、板鸭、熏肉、蜜橙糕、莲米之类不易变质的食品进去。还有助消化、预防头痛脑的丹药,睡觉的铺盖卷、用来装试卷的卷袋”…林林总总,皆已备齐。待四人清点无误,上束四个侍女,当着他们的面,把这些东西一样样收到考箱里……,考箱是汴京城最有名的胡家木器行出品,用料考究、设计也相当精巧,里面分三层,除上下各一个大抽屉之外,中间一层还设计了两个小抽屉,方便考生分门别类收纳物品。而且它还有个好处,就是足够结实,考生候考时如果需要休息,它便是一张杭子,这样可以省去带考凳了。收拾好了物件,众人便移座开席,为即将踏上考场的四位壮士践行……同样的举动,发生在城中各处。僧庙的客房中,苏淘为两个儿子收拾奸了行装,面色如铁道:“此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父亲放松”,苏轼觉着老头太过紧张,笑道:“不过是乡试而已……,哎呦……”话没说完,脑袋便挨了重重一下,只见苏询吹胡子瞪眼道:“我说过多少遍,要全力以赴,不能大意!这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汴京城!要是一个不小心,小心打断你的腿……”接下来,是足足半个时辰的巴拉巴拉。苏轼被喷得满脸口水,却再也不敢多嘴。苏辙无可奈何的看着老哥,心说你娃这不是自找的么?城西福建会馆。此刻也是灯火通明,吕惠卿兄弟五人,就住在这里。此刻他们正端坐椅子上冥想,没有一个说话的。城南一处简陋的民宅,是曾家兄弟的住处,此刻他们正围坐一桌晚餐,曾巩坐在首位,他咽下口中的米饭,问曾布几人道:“都收拾好了么?”兄弟几个都点头,曾巩他不再说什么。今夜,汴京注定无眠。~~~~~~~~~~~~~~~~~~~~~~~~~~~~~~~~~~~~~~~~~~~~~~~~~~~四更鼓响不久,大街上也有了动静,车马声、脚步声,从京城各个角落响起,朝着同一个方向汇去国子监!这年代暂时还没有专门用来考试的贡院,国子监便成了考场。陈家距离国子监很近,步行过去即可。陈希亮自然是要把他们送到考场的,走在路上,还在不厌其烦的提醒他们,进考场要注意什么,千万不要顶撞巡考的兵丁云云……陈恪背着考箱,打着灯笼,赵宗绩给他提着铺盖卷,两人走在后头,听着小亮哥喋喋不休,赵宗绩轻声笑道:“陈叔在朝堂土,可是出了名的黑又硬,想不到还有这样一面。”“十几年来,又当爹又当妈,落下的毛病。”陈恪笑笑道:“不觉着有人唠叨也是一种幸福么?”“嘿……”赵宗绩没想到他会这么说,仔细打量着陈恪道:“我发现你变了?”“怎么变了?”“变得平和了”,赵宗绩笑道:“没有以前那么锋芒毕露了。”“一入江湖岁月催,我老了。”陈恪老气横秋道。“去你的!”赵宗绩笑骂道:“还没成亲的人,就说自己老了,让我这都当了爹的情何以堪?”说着用铺盖卷打陈恪一下道:“说真的,你没问题吧?”“虽然时文并非我所长”,陈恪想一想道:“但是考不中,比考中都难……”“真臭屁……”赵宗绩绝倒。锁厅试“不要大意!”赵宗绩还没说什么,耳听八方的陈希亮转过头来训斥道:“锁厅试尽管录取人数要多些,但考生的水准要高很多,不比正试简单多少!”“好好……”陈恪赶紧虚心认错,截住陈希亮的话头。什么叫锁厅试?这是宋代科举中,针对‘有官人’的特殊考试。所谓‘有官人’,是宋代官员中的特殊群体……比如靠父辈恩荫、以军功、或者通过非进士科考试取得官职的,总之一句话,就是那些没考中进士,就当上官的。按说,考进士也是为了当官,当了官何必再考进士?然而在宋代官场,进士才是正途,提升快、面子大、名声好,朝廷地方的高官,全都要进士出身才能担任。而所谓的‘有官人’,则被称为杂途出身,多半被闲散置之,或者困顿于底层不得提升,且一旦出现问题,背黑锅的总是他们,没办法,谁让他们不是正途出身呢?所以这些‘有官人’纷纷参加进士考试,以求提高政治地位,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宋廷对‘有官人’参加进士考试的态度,也是经过一个从禁止到限制、到允许直至放任的过程。宋初,开国君臣总结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所造成的政权更迭、民不聊生,开始有意识的用文人治国。作为广纳天下才俊的主要手段,开科取士便成为重中之重。为了以避免权势之家,侵害平民士子的利益。树立科举考试的公平形象,禁止‘有官人’参加科举。然而这与官员们的利益相悖……宋朝对官员的恩荫之滥,前无古人,当官的只要别犯错误,再不济。到末了总能荫上一子。至于那些位高权重的升朝官。更是能荫上好几个子弟。所以历代官员前赴后继。一点点撬动了这项祖制,直至将其变为权贵们的盛宴。先是到了太宗朝,有官人可以锁厅应举,即在单独的考场考试,考完后由礼部单独批阅,并呈皇帝过目,以避免徇私舞弊。但当时合格后只能迁转官阶,并不能获赐科名,以表示朝廷对科名的珍惜。不轻授与的态度。而且不第者还将被取消本身的官职,推荐保送他们的长官,也要受到惩罚。显然朝廷对有官人参加科举,还是持消极态度的。在这样苛刻的规定下,许多官员都不敢要求应举,即便愿意冒险一试。地方的解试官及举荐官也不敢轻易同意。这样的规定显然对官员应举不利,自然遭到反对。后来到了真宗朝,才对及第者一视同仁,但有官人不授状元,以示朝廷对寒门士子的‘爱护’。到了本朝,趁着孤儿寡母好欺负,在官员们不懈的呼吁下,对锁厅应举的限制开始放松,先是不再处罚落第者及其保送人,又将有官人应举的次数,从一次增加到两次,直至无限次。到如今,有官人除了要单独考试、且不能中状元之外,已经与普通士子没有任何区别了。而且当初为了保护平民士子,命有官人锁厅应举,单独阅卷、单独录取的措施,也随着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激增,变成了一项特权……要知道,在文教发达的江南地区,取解试的录取率,达到一百中一,一百个人里,才能中一个。哪怕在文化最不发达、应试人数最少的西北,也要十个里才能中一个。而锁厅试的录取率是十中取三……是在江南考试的三十倍,在西北的三倍。并且我们知道,对有真才实学者,录取比例越高,取中的概率便成倍增加。而且官宦子弟两极化严重,固然存在陈希亮所说的那种,优越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尖子,却也存在大量不学无术,想碰运气的二世祖,这就更增加了真才实学者的录取几率。简单分析之后,如果陈恪还没有自信的话,那他真要去看心理医生了……~~~~~~~~~~~~~~~~~~~~~~~~~“唯一所虑的,是那个谢学士。”到了国子监,等待入场的时候,陈恪小声道:“听文齐贤放话说,谢景初已经答应,让我过不去这一关。”“你怎么现在才说?”赵宗绩白他一眼道:“现在谢学士早就锁院了,让我如何帮你?”“不用你帮。”陈恪笑道:“现在文彦博已经不是宰相了,你当姓谢的还愿意冒这个风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