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小千户
萧文明这一行人,除了温伯明之外,都是临海屯里土生土长长大的子弟,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那是再熟悉不过了。
只有被押着的五个地痞流氓和宋星遥是第一次来到临海屯,第一次见到临海屯的景象,眼中已然闪出好奇和惊讶的目光。
这其中还有一人,他是萧文明的熟人,却是临海屯的生人,那便是大侠林丹枫。
他虽然已同萧文明结拜为弟兄了,但临海屯他也只是将近一年前来过一次而已。
那时候经过萧文明短暂的整顿,临海屯已然显出了勃勃生机,又经过了一年多的经营,这座军屯所更显得兴旺发达,仿佛每一块砖石之下、每一颗草木之中、每一个人的心里,都蕴含着向上的劲头。
只见一条笔直的道路均由砖石铺成,径直通往远方,路上赶着马车、推着小车的商人络绎不绝。
这些人里有认识萧文明的,有不认识萧文明的,但见了高高飘扬的“萧”字大旗,无不过来打声招呼,显得十分热情。
他们都是过来做生意的,并且从事的还是同倭国的海外贸易,是来赚钱的,并且能赚到钱——大钱——当然心情就好了。
道路两旁都是临海屯的农田。
临海屯的青年子弟都参加了萧文明的萧家军,哪还有功夫种田?记住网址m。luoqiuzww.cc
老一辈的壮年,则在悲剧性的野驴岭一战之中全军覆没——一个个活蹦乱跳地出去,回来的时候都成了冰冷的灰烬,也不可能再参加劳动了。
因此在临海屯种田的,都是附近的农民或者是逃荒来的难民,他们收了萧文明的钱就给萧文明种地,这种生产关系,看形态有点像佃农,但实质上都是长工。
他们并没有向萧文明租地,而是由萧文明付给工钱,他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并且接受萧文明的考核,只要该做的活都做好了,那就能拿到工钱,收入和地里的收成没有直接关系。
这样虽然少了一份收获的喜悦,但也不会担心天灾人祸导致的收成问题。
特别是萧文明这个地主加资本家,对于这些佃农加工人,还是十分仁慈的,最大的仁慈就是体现在工钱总是给的足足的、早早的,让他们填饱肚子之余,还能有些结余。
这已经算是一个绝好的工作了,因此临海县没有地的农民,以及从外地赶来逃荒的灾民,能够有幸到临海屯来耕田做工,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依托了。
当一个资本家或者说当一个军阀,这样的小目标怎么可能是萧文明的最终目的呢?
但是为了达到最终目的,这却是必经之路。
这条路是狭窄的、残忍的、血腥的、无情的,萧文明所能做的,就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尽量的体现自己的温柔和人性了。
但是也不能有妇人之仁。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只有给自己攒下了足够的力量,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才有余力施恩惠于别人。
否则就是不惜命的傻子!
比如说对这些种地的佃户,对他们的考核,
萧文明都是交给老夏等屯子里的几个老军的。
这几个老军,他们这一大把岁数并没有活到狗身上,而是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耍什么小花招和小把戏,都跑不过他们的眼睛。并且他们都将临海屯看作自己的家一样,他们的考核自然是十分严厉的和毫不留情。
但在这种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再让自己的姐姐萧文秀当当好人,一边唱黑脸、一边唱红脸,一边拿大棒、一边拿胡萝卜,这样人也就能管好了。
这种管理的成效是显著的。
在原本就已修建起齐备的水利设施和农耕设施的基础上,临海屯的庄稼的涨势不知比别处好多少。
只见虽然还没到丰收的时节,但是田间的秧苗已经长到齐腰的高度了,几株长得比较性急的,已然结出了青绿色的骨髓,就等秋风一起,就会迎来一场崭新的丰收。
除了稻田之外,远处移栽过来的一排排桑树,也已长得十分茂盛,新抽出的枝条上长满了鲜嫩的桑叶,虽然还谈不上亭亭如盖,但也颇成气候,组成了一道绿色的围墙。
桑树之下乃是临海村居民的房屋。
原本屯子里的军户们住的都是一些破烂不堪的茅屋,后来靠着萧文明赏给的银子,一点点地修补墙上的漏洞、铺设顶上的瓦片,屋子修得结实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