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赵政策禁不住和国内的官场做比较,在官场上,起跑线能够均等就已经够意思了,还想求终点不能均等,那就有些过分了!
没有后台,能够进入体制内,在很多人看来,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可留学生们却不这么看,起点均等意味着每个人与他拥有同等的权力和机会,而终点不均等就意味着人人都有贫穷和富裕,保有荣誉和丧失荣誉的互变可能。
留学生们的观念基本打破了老祖宗留下的一些条条框框,比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等……
所以,在国内,有些比较开明的机关单位正在冲破种种阻碍提供机会均等的环境,他们认为这样已经很好,万事大吉了。
看来,国内的改革还不够开放哪,放不开。赵政策禁不住提醒自己,改革还要大胆一些,再大胆一些。
一个自费生,和赵政策谈到自己的经历来,感慨万千,也让赵政策心中生气很多感慨。
这个自费生叫李学成,万里迢迢来到美国。他走下飞机,踏上异国的土地,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李学成不知道怎么样问路,到哪里住宿,在什么地方购物,更要命的是,他的口袋里只有三十美元。他甚至不知道怎么样投入一个硬币,打个电话与亲人联系。
李学成想,亲人一定会来接自己。李学成的姑妈在美国,是她一万美元的保证金担保他来美国上学的。
机场上已经空无一人,姑姑却不见身影。一阵苍凉感袭上心头,他安慰自己:姑姑有急事,打个电话问问吧。
话筒里传来姑姑亲切地声音:“你来啦,我们全家祝你平安到达。我已经给你联系了工作,对,到餐馆刷盘子。不,你不必急着回家来,直接乘车去餐馆吧……”
完啦,李学成目瞪口呆。在国内,即便平时来个客人,也要迎接一下,起码也要四菜一汤招待一下,何况来自国外的亲人。
李学成一怒之下,找到先到美国的一位朋友,诉说心中的不平。
朋友却是哈哈大笑:“你姑姑真好,她给你联系了工作。你快感谢上帝吧!”
在每日累死累活刷盘子的劳作中,李学成终于明白了,这就是美国!
平时,美国人绝对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他们认为,主动帮助别人,是视对方为弱者,这是双方都不能容忍的事情,那等于说:我瞧不起你!
中国的第五代留学生们,尤其是自费生,在美国不得不陷入不自立不能生存的境地!靠父母,靠朋友,靠亲属,一句话,靠别人是不行的!
但赵政策认为,这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改造。
他们在国内形成的对父母和他人的依赖感,被资本主义社会的适者生存给弄得粉碎,从而锻造出一种新的性格,不屈不饶,顽强奋斗!
他们的生物钟被重新调整,国内养成的睡午觉,侃大山,打扑克,逛大街等习惯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每个人都揣着一个小本本,上面是每周内以分为时间计量单位的活动日程表。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随时感觉到小舟即将倾覆的威胁,非顽强地自主创造不能达到彼岸!
于是,当赵政策收到一份份留学生们决定在美国创办中国公司的报告时,感觉到由衷的喜悦。
赵政策相信,国家也正需要这种精神。
也许,是六十年代农场的劳作让于林长感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沉闷,也许,是七十年代在灯泡厂的机械动作使他的性格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位自费到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电机系攻读硕士学位的留学生,现在美国一个数控机床厂担任工程师。
于林长主动找上了赵政策。
“我有一个建议。”于林长迫不及待地说,“美国的机床市场十分薄弱,台湾的企业家看准这一点,来此办机床厂,只要运来台湾的机床,配上日本或者美国的电脑,翻手就是成倍的利润。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机床工业,完全可以打入美国市场,但需要有人来干。”
赵政策得知,于林长曾经三次向有关代表团和派出机构提出过建议,但无人理会。
“你到黑乌市经济特区区,市政府一定会采纳你的建议。”赵政策只是略微一沉吟,就很果断地说,“我给你联系方式,直接找市委书记高风同志。”
于林长一下子神采飞扬,两个人倾心交谈,直到天边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