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出全子才所料,李伯渊以商量守城为名,约请崔立过来碰面。
崔立前脚刚跨进李伯渊家中,后面扑来一人,手持利刃,向他剌去。
啊!
崔立惨叫一声,前胸后背被利刃洞穿,当即倒地身亡。
杀崔立者,李琦也。
李伯渊笑道:"崔立恶贯满盈,死得活该,只是污了我的居室!"
大宋端平元年七月五日,全子才带领先头部队,浩浩荡荡,开进了汴京城。
之前的六月,全子才率军从庐州出发,六天后渡过淮河进入敌境,由于蒙军已经撤离,中原百姓又死伤殆尽,因此宋军如入无人之境,连活人都没看到几个。渡过淮河之后,全子才军于二十二日到达城父。城父本是大城,号称小东京,此时只有十余处民居。
二十四日,全子才军到达毫州,毫州残破到只有七名士兵守城,一见宋军便投降了,这是宋军端平入洛的第一个战果。六月末,全子才收复了宋太祖的发迹之地--南京应天府。
蒙军大多撤到黄河以北,过河之前,蒙兵灭绝人性,在蒙将塔察儿的命令下,把黄河南岸的河堤掘开,放水到两淮。两淮一带,大片的土地变成沼泽地,严重干扰了宋军的行动。许多地方水深齐腰,一些地方甚至涨到宋兵的脖子那样高。
不仅如此,宋军的后勤补给线被严重破坏,运粮队得绕一个圈子才能抵达河南境内,给后面的兵败埋下了伏笔。
汴京城,这座大宋故都,一百多年来,经历了无数战火,伤痕累累,此时已是一片废墟!
从大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二月,到大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七月,一百零四年时间,汴京城始终被敌国所占据。
大宋军占领汴京城后,下一步就是进军洛阳,据守潼关天险,最终实现赵范、赵葵兄弟提出的"据关守河"的战略构想。
黄河北边蒙军大营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
蒙将塔察儿端坐在帅案后边,脸色凝重。
塔察儿二边,一边是他的心腹大将,一边是逐草教人。
逐草教主鲁源说道:"塔帅,宋国此番用兵,并未动用京湖兵和扫魔队,只派了六万淮西兵,孤军入主中原,其势必不能持久。依我之见,不如趁机反击,把宋军赶回老家去!"
张柔在一旁道:"鲁教主不必心急,弃守洛阳,等宋军主力进了洛阳后,我军在洛阳以东设伏,打击入洛宋军后队,定能取得大捷!"
众人议论纷纷,达不成统一意见。
塔察儿道:"我认为张柔将军所言,很有道理。我军避其锋芒,以逸待劳,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宋军的短板是缺粮,只要宋营断粮,就是大蒙军进攻的时候!"
中原蒙军在塔察儿的部署下,几乎全部退到黄河以北。这样,宋军所过之处,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轻松地占领了中原不少地方。大多数将士认为,蒙军害怕宋军,才撤退的。
此时的全子才、赵范,陷入极度的焦虑之中。
他俩何尝不想迅速进兵洛阳,控制潼关,实现事先的战略构想,但粮草迟迟不到,怎能发兵北进呢?
汴京府衙里,全子才对着赵范,愤然道:"京湖的史嵩之,淮西的杜杲,运粮迟缓,必须军法从事!"
赵范苦笑道:"真是滑稽透顶,堂堂的王师,进入汴京后,只有二十天口粮了,这仗怎么打啊!!!"
全子才叹道:"只有等运粮队上来了,现在发兵入洛,因为断粮,肯定全军覆没!"
用兵之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饿着肚子,怎能打仗?
半个月后,赵葵带领五万淮西军,从泗州赶到汴京,见全子才按兵不动,责问道:"陛下让咱们淮西军北上洛阳,你怎么呆在这里不走了?兵贵神速,这点你难道不懂吗?"
全子才道:"现在只有五天口粮了,无法北上,只有等粮草上来后,发兵洛阳。"
赵葵听了,勃然大怒:"蒙将塔察儿、张柔等人,均是百战之将。逐草教主鲁源亲率数百名弟子,到蒙营助战。此时不取洛阳,更待何时?你们不去,我去!"
全子才无奈,只得说道:"赵将军,那你来安排吧。"
赵葵当即升帐,诸将到齐后,赵葵下了死命令:"徐敏子,你统领范用吉、李先、胡显,率兵一万三千,作为第一梯队,赶到洛阳,快速攻城;杨谊,你率强弩军一万五千人,作为后应。我拨给你们五天的口粮,等运粮队上来后,再增拨口粮。"
由于赵葵对全子才没有及时进兵的不满,他安排全子才防守汴京,未随大军北进。
徐敏子、杨谊等将领只得按赵葵的命令去做,把前锋所部的五日口粮,拉成七天食用。
大宋军在徐敏子的带领下北进洛阳了,等待大宋军的,是一场空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