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月14日,巴西东北部累西腓海域,庞大的钢铁长龙正在海面上有条不紊地向前开进。
整个大西洋舰队一共分为两个梯队:前面是尼米茨亲自率领的作战梯队,代号TF48;后面是庞大的运输梯队,里面不但有陆军装备运输船,海军编队自身的补给船也在其中。
在TF48舰队编组上,尼米茨再次进行了创新:
第一是不再将航母编队与炮击编队分别编组,而是完全糅合在一起。战术和装备永远在变化之中,他麾下拥有3艘威力强大的衣阿华级战列舰——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密苏里号,每一艘都可跑出30节以上的速度来,完全可和埃塞克斯级航母同速移动,实现伴随作战。
美国强大的工业力量在密苏里号建设进度上可见一斑,这艘41年1月份才开工建设军舰,仅仅不到三年半时间就建完了。相比之下,吨位和战斗力还不如衣阿华级的英国狮号战列舰1939年就开了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工,最快据说要到8月,但从目前态势来看,别说8月,10月前能完工就不错了。
霍夫曼为这几艘英国战列舰感到头疼,现在躺在船台上的英国战列舰一共是3艘,分别是狮号、蛮勇号(均属狮级)和前卫号(前卫级),按英国自己估计的建造进度,1944年8月完成狮号,1945年3月完成前卫号,1945年12月前完工蛮勇号。
目前狮号主体结构与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霍夫曼认为该舰问题不大,顶多增派一批工程师去验收即可,但前卫号和蛮勇号还需在英国人手里兴建,保不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岔子,消极怠工还算是轻的,如果来个质量不合格、锅炉有问题、炮火偏差大只怕直接在海战中招惹出大麻烦。
军备部起初建议按照前几艘军舰的处理办法,将后2艘战列舰修改为斜角航母,问题是等他们修改完毕后,1943年初开工的云龙级将要大批量服役,不存在改建航母的急迫性。且英德合约最终尚未签订,这几艘军舰和技术图纸参数英国方面也没交出来,要设计完整的改建方案难上加难。
施佩尔在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后认为,如果英国方面能保证质量和进度,建议在不列颠继续建造,如果不能,干脆拖回德国船厂舾装。主炮可继续用英国设计的3座三联装406mm(16英寸)45倍径主炮,其他设施(如雷达、高射炮)等采用德国标准装备以便形成统一。
即便战列舰在可预计的将来不会再成为海战主流,但德、意两国对英国手中的406mm舰炮还是很羡慕的,俾斯麦级上的380mm火炮威力不足,维内托级在建造之初就考虑使用406mm舰炮,无奈技术含量太高而没法采用,最后采用的381mm舰炮威力是够了,但散布精度、炮管耐腐蚀能力却非常差。现在有了英国加入,这些技术难点均不存在,如果有想法,可在适当时候将舰炮全部更换为406mm。
专家们经过论证,认为俾斯麦级和维内托级在更换406mm舰炮后整体实力可达衣阿华级90%的水平,略逊于狮级。意大利已表示心动,准备在合适时机更换主炮。
不过美国人就没这么多烦恼,他们只需要抓紧建造即可,现在船台上还躺着伊利亚诺号和肯塔基号,由于美国海军比历史损失大得多,所以这两艘军舰比历史上更早开工,伊利诺伊号预计于1946年6月服役,肯塔基号预计同年年底服役。进入1947年,威力更强大的蒙大拿级各舰将开始服役,1947年9月蒙大拿级首舰蒙大拿号就要服役(建设周期48-54个月,平均51个月)。
为对抗日本的超级战列舰和轴心战列舰群,美国耗费巨资,启动了庞大的八八舰队建设计划,即新建8艘蒙大拿级、完成6艘衣阿华级后再追加2艘,到1950年实现8艘蒙大拿级+8艘衣阿华级的豪华配置。不过八八舰队注定是个泡影,因为衣阿华级首舰衣阿华号已沉没在西澳大利亚大约2000公里外的海底。海军前两天提出紧急补充2艘衣阿华级预算的申请,但目前大型船台已悉数使用完毕,根本腾不出手来建造,哪怕费用愿意承担,也无法承受。
当初因为大和号出场带来的超级战列舰心里震慑过于强烈,美国迫不及待地重新启动了蒙大拿级建造计划,但随着时间推移,对该建造计划的质疑声开始强烈起来。一种声音认为蒙大拿级时间太长,海军无法度过短期力量不足时期;另一种声音认为蒙大拿级耗资巨大,这部分费用不如转移到更多的航空、装甲战备上来。
而海军还有另外的声音,部分专家认为德国建造的大型斜角航母有一定可取之处,还打算抽取1艘衣阿华级舰体进行改造,甚至有人认为衣阿华号舰体不过瘾,建议利用蒙大拿级舰体建设超级航母。
这种纷杂的论点虽然各有各的道理,但未形成压倒性的一致意见,衣阿华级和蒙大拿级的建造进度依然在稳步推进。尼米茨本来也认为飞机的出现与迅速成长带来了巨舰大炮时代的毁灭,但堀悌吉创造性地运用大和号进行冲锋后,他愕然发现战列舰特别是超级战列舰的重要价值——强有力的防御能力。
单纯战列舰部队与敌军航母编队对敌显然毫无胜算。但如果将战列舰与本方航母混编,战列舰充当区域防御中心进行统一协防,其皮糙肉厚的本事便能充分发挥出来。即在轮形防御阵时,由1艘战列舰为1-2艘航母担任保镖,搭配2艘防空巡洋舰,4艘驱逐舰构成一个航母战队。创新编组后的航母战队比以前用重巡洋舰担任保护的航母战队生存性要强得多。
尼米茨研究斯普鲁恩斯的战例后发现,虽然舰队最终全军覆灭,但在覆灭前整整经历了联合舰队主力航母编队三轮攻击波的冲击,充当防御中坚的衣阿华号表现可圈可点。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观念,战列舰特别是超级战列舰依然有存在价值,但是否需要建设这么多倒是可以商榷。
甚至尼米茨还有更激进的观点:用蒙大拿舰体打造超级防空战列舰,即只安装巡洋舰级别的203mm舰炮,且数量压缩到3座三联装(9门)即可,空下来的吨位和空间全部安装防御火力,为舰队强化防空火力网。
这种观点目前在高层只有一个支持者:特纳!
后者甚至更进一步,认为连203mm舰炮也不需要安装,可全部砍掉,只部署防空火力,包括127mm高平两用火炮(新研制的54倍口径127mm双联装)、40mm博福斯高炮和20mm厄利孔机关炮。按特纳的想法,7万吨级的舰体如果没有主炮塔,至少可部署48门127mm,64-80门40mm高射炮,100门以上的20mm近防火力。
然后再把节约下来的吨位提供给轮机,让轮机马力提高到与衣阿华级相同的地步——蒙大拿级八座锅炉与涡轮机都采用了独立的隔壁舱室,抗浸水能力大幅提高,为减轻动力装置重量,蒙大拿级主机功率只有17。2万匹马力,比衣阿华减少4万匹马力,以至于航速掉到28节。特纳认为提上去后,可让这艘超级防空战列舰达到30节以上(衣阿华全速可达33节),这样伴随作战更有价值。
特纳的疯劲尼米茨是领教过的,但这么疯显然也超过了他的设想,而海军委员会连尼米茨的折中建议都没接受,更不可能接受特纳的想法。而太平洋舰队的英格拉姆和哈尔西也不赞同这种想法。
但连特纳本人也不知道,他的想法其实是有知音的。
在德国近期召开的海军装备发展研讨会上,霍夫曼提出了“移动防空塔”设想:认为既然蛮勇号建造质量和进度既然无法保障,改建为斜角航母又犯不着,干脆将原定搭配于其使用的406mm舰炮组调配给提尔匹茨号,提升后者火力,蛮勇号舰体作为创新平台构建新型军舰,不要舰炮!
“不用舰炮”的设想吓坏了所有人,但霍夫曼振振有词:“我们的电动双联装128mm高平两用火炮在防空塔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为什么不能安装到军舰上?另外,密集阵也得到了实战认可,建议都放进去。佩内明德基地的防空火箭越来越接近于实用化,可留一个区域用于安装火箭,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
“火箭占地太大,很难上舰。”
“改变一下思路,垂直发射,埋在主甲板下。”霍夫曼微微一笑,“那些庞大且防御良好的舰炮弹药库不可以用来容纳火箭么?”
美国海军委员会还要讨论来讨论去,在德国,霍夫曼一句话就决定了英国剩余3艘战列舰的命运:蛮勇号注定要以移动防空塔而出现,蛮勇这个名字还真配得上霍夫曼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