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参联会发来的电报,麦克阿瑟和尼米茨也满脸忧愁——合众国已被人逼迫到死角了,再不慎重就全完了。实际上,麦克阿瑟一开始并不愿意接受陆军总参谋长的位置,因为他已干过这个职务了,他更希望能统帅整个太平洋战区。但杜鲁门给他发了电报,告诉他整体战局不利,希望他以国家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后者才答应接受这个任命。
“威廉打算如何利用护航航母去进攻距离夏威夷2000多公里之外的日军破交舰队?”尼米茨没有直接肯定或否定哈尔西的进攻策略,而是问,“护航航母无法起飞重载攻击机,就算退回去用SBD,也只能携带一枚500磅炸弹,这样杀伤威力太小。”
“哈尔西将军注意到了这个困难,所以他的策略是在护航航母上全部搭载战斗机:F4U或F6F,其中F4U考虑携带一枚500磅重的炸弹,14艘护航航母一共可以调集400余架战斗机,其中有150架可携带一枚500磅炸弹。”史密斯阐述了哈尔西的策略——一套非常复杂的战术体系:
1、远距离接触位置上诱敌先攻:比如700-800公里之处露面,诱使角田舰队前来攻击,哈尔西预计日军最多可派出200架攻击机进攻(按4艘日本航母来计算),他打算用战斗机与日军消耗——损失几艘护航航母无关紧要,用船只换取日军飞机和机组才更重要,因为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还有打捞救援机会,这样可削弱日军机群规模甚至可让其再靠近本方舰队一些;
2、继续接近,陆海协同进攻:由于护航航母无法起飞重载攻击机,哈尔西希望陆航派遣重型轰炸机对敌舰队进行攻击,由舰队中途起飞舰载战斗机进行护航,部分战斗机加挂500磅炸弹协同攻击,投弹后继续护航,这样就解决了陆航轰炸机无护航的问题。
3、加入第一波诱敌先攻的策略未实现,那就再次拉近距离,准备强行进攻。
“哈尔西将军打算以本方5-6艘护航航母沉没、150个陆航机组,100个海航机组损失的代价换取全歼或重创敌破交舰队的战绩。”
尼米茨叹了口气:“威廉的战术理论可行,但实际存在很多问题。”
“您说说看,我可以将这些意见转发给夏威夷和华盛顿方面。”
“第一,谁规定日本人必须应战的?日本舰队发现哈尔西舰队出港,转身避战并拉长距离怎么办?这错误我已经犯过了,希望他不要再犯。”
史密斯点点头,他知道尼米茨在说南大西洋战役中的问题,当初他和克兰克交手,也做了几个预案,唯独没考虑对方避战捉迷藏怎么办,结果后来很被动,哈尔西的局面和他一模一样。
“第二,这个战术对配合要求太高。万一陆航编队和航母战斗机群正在编组,日军进攻机群扑过来怎么办?很多时候运气是非常致命的,中途岛战役就有日本水兵交代我军攻击时他们正在更换弹药,甲板上堆满了炸弹,殉爆威力十分厉害,早半个小时或晚半个小时,这种事可能就不会发生,偏偏我们撞个正着。”尼米茨叹了口气,“还有一点,日军主力舰队在拿下法属波利尼西亚后去向不明,这是个非常值得注意关注的焦点。”
“所以我的意见是:耐心等待时机,暂时不要出击。”尼米茨想了想,“让他们想办法弄清楚联合舰队主力去向,如果确信不在波利尼西亚附近,我甚至可以冒点险,让TF48舰队冲过封锁线到珍珠港来!”
“长官,这太危险了!”史密斯惊呼起来。
“危险呢是有一点,但不是不能够克服。我们在墨尔本完成休整后,富兰克林号至少是能够发挥全部战斗力,而且还能补足飞行员;黄蜂号的轮机也能有所好转。”
史密斯点点头:澳大利亚的造船水平比南非要强,富兰克林号确信可以修复,黄蜂号能进行部分修复,可以将最大速度恢复到24节以上;澳大利亚目前滞留了6艘护航航母,尼米茨从中抽了一部分飞行员和飞机到富兰克林号,另外又抽调了2艘护航航母加入TF48。
这样一来,TF48的实力便恢复到2艘舰队航母(其中1艘无法作战)加4艘护航航母的水平,飞行员水平虽然比不上南大西洋时期,但至少能够满员。
尼米茨走到海图前说道:“本来航线是到新西兰去然后绕走南太平洋,这样速度太慢了,我的想法是这样,舰队从墨尔本离开后,沿东北方向前进,在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中间的海域待命,确信联合舰队主力不在波利尼西亚一带的话,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争取在夜间时分通过马绍尔群岛和圣诞岛之间的防空巡逻圈重叠部分,然后就可以突入珍珠港的防空圈,即便再第二天清晨被敌军侦察机发现,凭借我军1艘舰队航母+4艘护航航母的组合,依然具有充分的自卫能力。”这样整体行程大约是6000多海里,比绕道南太平洋回本土要节约一半。”
“唯一的不利因素是……”尼米茨走到麦克阿瑟面前,用非常抱歉的语气道,“就是要劳驾您和我们一起冒险穿过封锁线。”
“哈哈,这没什么,你都不怕,我当然没问题。”麦克阿瑟挥舞着手臂,“总统说了,到现在这地步,美利坚没有谁是不可牺牲的,我们这些戎马一生的老头子要给下面人做点榜样,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夏威夷的问题解决得很圆满:尼米茨的反建议发回来之后,不但参联会里的李海、特纳、米切尔等人表示赞同,就是太平洋舰队的英格拉姆和哈尔西也表示赞同。如果太平洋舰队恢复到2艘正规航母+18艘护航航母组合的话,仗还是可以打一打的。
但陆军问题却很棘手,麦克阿瑟经过认真考虑,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
“我虽然一直在太平洋战区服役,基本未和德军交过手,不过这也意味着我可以从相对独立且不带偏见的立场上评估。从这两年一系列战事进程来看,我认为对双方战斗力要有清晰定位……我赞同克拉克将军的观点:在美国陆军不掌握火力优势、空中优势的前提下,至少需3倍兵力并依托有利防御体系才能抵挡德军进攻;在双方都不具备空中优势的情况下,至少需要2倍兵力才能与敌军持平;只有在掌握火力和空中优势的前提下,同等兵力的美国陆军才可能有更好的表现。这结论很残酷,但必须正视。
具体到目前南美战事,截止目前收到的情报,我认为要一分为二来看:敌军在阿拉卡卢登陆后,巴顿所部面临前有阻拦、后有追兵的不利局面,基本等同于被包围,现在他手下还有7万左右身心俱疲、伤痕累累、斗志和组织涣散的部队,指望他们杀出一条血路已不可能,我更不赞同某些参谋提出的,让克拉克所部南下接应的观点,这只会让更多部队卷进去并完蛋。
根据侦查,他们面临的敌军有3股,第一股是当面刚刚登陆的拦截之敌,约2万人(实际不到1。4万);第二股是身后紧追不舍的追击之敌,约3万人(实际1。7万);第三股是从巴西东海岸北上的德军,约8万(实际大约6万多)……只要第一股成功阻击巴顿所部3天以上,他们就会陷入重重围困而最终被消灭。
因此我建议,巴顿所部立即就近寻找一个地形有利的地方据险而守,同时用尽一切办法构筑机场,陆航出动运输机掩护部队撤退,仿效非洲战役的撤退办法——所有物资装备一律抛弃,只要人!考虑撤退到圭亚那或委内瑞拉重整旗鼓。
为避免引起混乱,也为避免非洲战役撤退时因准备不周而引起的种种非议和士气崩溃,建议军官向所有士兵进行说明,鼓励他们为国家战斗到底、掩护其他同伴先撤退的决心和勇气,我希望能优先撤退大部分军官——部分具备自我牺牲精神的军官可能需留下来激励士气。
在巴顿集群战略撤退的同时,克拉克集群必须坚守累西腓一带,构筑阻挡德军向本土推进的第一道防线,陆军和陆航必须增派更多力量赴南美协同防守,我建议增派空降军去南美增强力量。另考虑到克拉克将军拟回国担任副总参谋长,我希望总统总统能破格提拔马修-李奇微将军为累西腓集群最高指挥官,他的勇气和坚韧足以帮助我们取得防御战的胜利……”
艾森豪威尔认真地读完了麦克阿瑟从澳大利亚发来的长电:
杜鲁门很快听懂了麦克阿瑟的意思:
第一,巴顿集群基本完蛋了,能抢救多少算多少吧;
第二,累西腓集群不能撤,一撤的话,不但加勒比海连带美国柔软的下腹部就直接暴露在德国攻击之下,非常危险;
第三,麦克阿瑟暗示克拉克大局观和谋略还可以,但不适宜在一线带兵(和巴顿正好截然相反),更不足以承担累西腓防守任务,必须换李奇微上来。
众人迅速围绕该意见讨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