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白天,日军和美军舰队决战也已经爆发。
应该说海抗军不管是起到了诱饵的作用,还是其他作用,都已经算是成功,完成了任务。那么为何尼米兹上将还如此着急,为了让海抗军顺利北上,甚至拉下脸面求骄傲的麦克阿瑟上将协助呢?
这要从七日早晨说起了。
战斗刚刚开始,美军舰队已经落入下风,尼米兹战场直觉灵敏,他已经感觉到了刀锋近喉的寒冷。
日军舰队指挥官是小泽制三郎中将,他一改南云忠一的风格,极其重视侦查,出手就是四十三架侦察机。
在七日的清晨,小泽制三郎非常利索的确定了美军舰队的位置。日军立刻占据了战场的先手。
想想中途岛海战,如果南云忠一出动别说四十多架侦察机,哪怕是二十架侦察机,说不定都能打赢战役。
在这样占据先手的情况下,小泽制三郎祭出了三大杀招。
第一招,神风特攻。
第二招,穿梭轰炸。
第三招,超距离攻击。
神风特攻,大家都已经熟悉,版权应该属于日本海军大西陇治郎少将。
而第二招--穿梭轰炸,则是小泽制三郎中将的创举。所谓穿梭轰炸。指的是利用日军在太平洋岛屿上的基地,战机以航程。而不是作战半径为限。战机在远处起飞,然后在美军舰队上空穿过,进行轰炸。这一招看似简单,但是却很厉害,要知道在此前的战斗中,极少有战机不飞回出发机场的。完全是利用了人的思维误区,从而使对手忽视了近处的机场。
比如思普鲁恩斯中将,对塞班岛周边岛屿上的岛屿轰炸。几乎是每日必炸。但是这个周边岛屿,指的是战机作战半径之内。
思普鲁恩斯虽然没有想到小泽制三郎会穿梭轰炸,但是他一贯的小心使得日军这种战术威力大减。周边岛屿上的机场被美军炸了一遍,再炸一遍,日军战机虽然可以轰炸美军舰队,却在经过了长途飞行和战斗之后,无处落脚。
至于超距离攻击。这是日本海军的共同成果。日军在四三年也有新式战机出炉,在日本上下的一致努力中,日军航母终于把作战半径扩展到了近四百海里,七百公里。
而美军航母的作战半径虽然比起太平洋战争初期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过两百七十海里,不足五百公里。
也就是说。只有日军打美军的份,美军却无法打日军。
---------
日军有日军的杀招,美军有美军的应对。
首先,美军战舰有着完备的雷达预警系统,在这样晴好的天气中。日军战机没有漏网的可能。
再者,美军指挥官思普鲁恩斯中将有着美军一贯的财大气粗。
有评论者问。这玩意能算什么绝招?穷人只能傻笑,这真的是绝招。
看看思普鲁恩斯的布阵就知道财大气粗是如何的绝了。
美军因为有完备的雷达,虽然不知道日军舰队具体位置,但是好歹大致知道了方向。因此,在日军战机飞来的方向,美军把雄赳赳气昂昂的六艘战列舰排成一条横阵,充当第一道防线。实际上,除了充当防线,还有充当诱饵的作用。
这手笔真是够大,大的令全世界都能瞠目结舌。
战列舰是抗揍,三两条鱼雷,几颗炸弹肯定是炸不沉的。但是这家伙贵的惊人,造价可比航母高多了。海抗军的大西洋号航母曾经挨过一枚鱼雷,仅仅修理费用就能购买一艘驱逐舰。这些战列舰一旦受伤,费用惊人。
但是,战列舰的防空能力的确强大,密密麻麻的炮管如同丛林,六艘这种钢铁怪兽,真的能织出一道火力网。
在这种惊天手笔之下,第二道防线上的重巡洋舰,轻巡洋舰已经难以引起旁观者的惊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