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认为也是如此,可是这五十万赎金,是不是有一点太过分了?
什么时候,一名将领的命,这么值钱了。
“樊稠将军也有家产,等他回来后,让他支付一半就是了,况且,主公救援俘虏,才能让属下更好的作战。”李儒道。
俘虏都不救,下次谁还敢替你卖命啊?
事以至此,没什么好说的了。
王山和王允现在都是他的敌人!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就是,王允这个背叛者,被曹操杀了。
真是大快人心呐!
董卓摆摆手,表示自己累了需要休息,让李儒安排工作。
李儒这一次直接不派使者了,就以书信传达。
王山拿到五十万金,直接放了樊稠,说到做到。
只是这约战,让他心存疑虑。
董卓又不是不知道幽州军的战斗力,现在他想搞什么名堂?
其中一定有诈。
对于李儒,王山虽然了解不多,但是一直都知道他是一个阴险的人。
恰巧这时候赵云来汇报工作,道:“主公,我们派遣深入调查的斥候发现了董卓的储宝地点。”
原来,董卓的粮草、宝贝并不是全在长安,而是郿坞。
郿坞距离长安不远,是董卓藏匿宝贝的地方。他迁都长安之后,就开始打造这个宅邸,聚集了他一辈子搜刮来的宝物。
可想而知,这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光是洛阳与长安两地,就足够让人火热了。
为了修建郿坞,董卓动用了不计其数的民夫,民间甚至有北修长城,南筑郿坞的说法。
此时,为了讨伐曹操,董卓几乎倾尽了全部兵力,留在长安的人马不足三万。
这样守备稀松的情况,不可能再有。
所以王山也心动了,如果能够夺取郿坞,肯定能够发财。
只是他计算了一下自己的兵力,总感觉有一点勉强。
进攻可以走水路,但是要怎么运走财宝?
一两万人根本就是笑话。
更何况这里靠着黄河,不是长江,王山在这里的水军力量并不是很强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主公,郿坞城墙高大,被董卓加固了,和堡垒要塞差不多,而且里面的粮食足够十万人吃二十年。”杨修道。
王山明白了杨修的意思,也就是要铤而走险,夺取郿坞?然后固守待援。
这样的作战,很考验将军的能力,起码要坚守一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