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邢承恩上岛第二个月时,王海带了一批人回来了,大概四百多人。
王进一直跟在身边没敢离开,只能派遣王海去将其余人和家小都接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算是彻底上了邢承恩这条船。
这是好事,王进等人打过北伐,算得上是精锐,李六魁等人就要差上一些。
可李六魁他们海战就要比王进精通,他们双方私下交流过,陆战三五十人打不过王进十人。
一旦到了海船上王进等人就要抓瞎,不是李六魁等人对手。
双方这也算是互补吧,海军和陆军的苗子已经开始成型。
李六魁他们开始同邢承恩后买的奴隶学习大飞的操作,三角帆和中式帆还是不一样的。
中式船和阿拉伯帆船差别挺大的,李六魁还有的学。
李六魁能成为岛上人的老大,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懂航海术。
宋代的海员已经懂得利用星体与海面的夹角来定位船舶所处的纬度。
宋人能够横渡印度洋而不是沿岸行驶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周去在《岭外代答》中描述:“麻离拔国,自兰里发船,六十日顺风,方到此国。”
里面描述的兰里--麻离拔的印度洋直达航线,横跨2500公里,所以说,宋人已经能做到远洋横渡。
兰里,今苏门答腊岛西北的亚齐。
麻离拔国,现今的亚拉伯岛中部。
天文航海技术除了用肉眼观测之外,宋朝人也开发了相应的仪器辅助观测。
根据记载,南宋初年,有一个叫林之平(不是金庸小说里的林平之)监察史,曾经提到过一种叫作“望斗”的北斗七星观察仪,这个观测仪可以测定北斗七星的位置与高度,将星体的高度、夹角等数据进行量化,以计算船舶所处的纬度。
这个“望斗”与明朝人马怀德所保存的“牵星板”机理相通。
大海茫茫,天气好的时候,人们还能从太阳星辰中判断方向,但若遇到风雨大作的天气,就无法判断方向了。
在大海中失去方向,后果有多严重,就算是未亲身经历过的人都可以想象。
于是宋朝人就把指南针带上了海船,以航海罗盘和天文观测结合作为方向判断。
同时通过了贸易,将这一技术带到了中亚和欧洲,引出欧洲所谓的大航海时代。
远洋邢承恩还做不到,但是这个技术还是要普及的。
李六魁开始并不愿意传授,邢承恩不得已叫过他来,提点了一下。
“李都头,我们现在有三条大船,你觉得我日后会有多少条船?”
“团练本事,小人不敢揣测,但几十条船当不是问题。”
“好,就如李都头所说有几十条船,船上当有领航当头之人,李都头希望此人是平湖人还是我在外边招募呢?”
“这……团练睿智,倒是小的着相了,幸得团练提点,小人知道如何做了。”
李六魁得了提醒之后,不在矜持,开始全心全意教授航海之术。
两月之后,学习进度开始出现差异,接受能力强的编入加强班,伙食待遇提升,其余人等还在普通班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