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王家院子,绿树重重,沿墙栽着香草,并无艳丽颜色。多亏生意发展起来之后,柳娘就另辟了苗圃,把&ldo;俗艳&rdo;的杜鹃、百合移走了,不然这戏怎么唱哦。
&ldo;竹林青青,主人家好雅趣。&rdo;县令指着屋后的一小丛竹林道。
&ldo;先生本想栽梧桐的,可惜没等到,就栽了竹子。&rdo;柳娘小声道。
县令一瞬间就在脑海中补全了: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米不食……看来这隐居人真有出仕的意图啊!县令更有信心了。
进了堂屋,主人家并不在堂上待客。柳娘带着县令转到东厢,迎面就见王老汉敞胸袒腹,抱着酒葫芦狂饮。
柳娘告罪,小碎步上前给王老汉拉好衣襟,轻声回禀:&ldo;有客来了&rdo;。
王老汉醉眼惺忪的看了一眼县令一行,嘟囔道:&ldo;老汉只会喝酒!&rdo;
这一眼在县令看来倒有些高深莫测了。县令坐定,细细叙话,王老汉咿咿呀呀并不作答。
县令的耐心也是有限的,这明显不按套路来的,县令十分不耐。本想发火儿,可一看旁边规矩侍立的柳娘,又忍了下来,若说王老汉隐士风度、不拘俗礼,可这童儿是在外面交际惯了的,他觉得如此不算冒犯官威,难道真有什么自己没看出来的蹊跷?
县令看今天不能套出话来,预备着打持久战,按下烦躁,告辞而去。
出了院子,县令等了等,果然等到小童出来,县令这才略觉安慰。
&ldo;老父母,我家先生醉酒,小童窃有些薄知浅见,有污老父母尊听。&rdo;
&ldo;你且说来。&rdo;
&ldo;我家先生十五束发从军,杀敌八年,辗转回乡又逢太宗陛下、仁宗陛下山陵崩,悲痛伤心,厌倦红尘,只愿平淡从容度过余生。而今细细算来,先生四十有五。常年酗酒,体格败坏,实不堪老父母看重。&rdo;柳娘如同背台词一般把这段话说出来,起承转合有些夸张。
&ldo;先生大才,在德不在貌、在思不在体,我等只有躬身请教的,并不敢不恭。&rdo;县令姿态放得很低,&ldo;还请回禀先生。&rdo;
&ldo;这并不是先生说的,是我说的。&rdo;柳娘摇头,俏皮道:&ldo;先生还说他并无治国安邦、经济仕途之才,往日在军中最钦慕的便是文成公,只学了些皮毛的观气之数。&rdo;
县令闻言有些失望,他还想拜一位精通官场的幕僚、师爷呢,没想到这隐士名气不大口气不小,居然敢自比军师刘伯温。县令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问道:&ldo;那先生可有箴语?&rdo;
&ldo;并无。先生只说他此生并无仕途的缘分,恐又遭山陵崩的伤心。&rdo;
&ldo;什么!&rdo;县令大惊失色,不顾读书人的体统抓住柳娘的前襟,几乎把她提起来了,喝道:&ldo;你说什么。&rdo;
柳娘也不挣扎,仿佛不知自己说了什么惊天动地的话一样,小声道:&ldo;老父母三年后再来吧,到时就知先生了。&rdo;
三年,三年,三年在县令脑子里回荡,难道?难道?
第11章不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