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这种判断力在知解力与理性之间起桥梁作用呢?因为这种判断力既略带知解力的性质(因为涉及知解力的概念,这在审美判断中是暗含的,在审目的判断中是显露的),又略带理性的性质(因为&ldo;目的&rdo;本身就是一种理性概念);这与情感(快感和不快感)既略带认识的性质,又略带意志(欲念)的性质,因而在认识与意志之间造成桥梁是一致的。这也和审美活动既见出自然界的必然,又见出精神界的自由,因而在这两种境界之中造成桥梁是一致的。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判断力批判》填塞了《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所留下来的鸿沟。
《判断力批判》关系到美学的只是第一部分,即&ldo;审美判断力的批判&rdo;。这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ldo;审美判断力的分析&rdo;,下面又分&ldo;美的分析&rdo;和&ldo;崇高的分析&rdo;,在&ldo;崇高的分析&rdo;部分康德还着重地讨论了天才、艺术和审美意象等问题。第二部分是&ldo;审美判断力的辩证&rdo;,篇幅较短,只讨论审美趣味既不根据概念,又要根据概念的矛盾或&ldo;二律背反&rdo;,本文将不完全遵照原书次第,只提出康德美学中几个主要的观点来介绍。
在分点介绍之前,须说明一下康德在美学领域里的基本立场。他既不满意以鲍姆嘉通为代表的德国理性主义的美学观点,也不满意以博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的美学观点,他要求达到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调和,英国经验主义派把&ldo;美的&rdo;和&ldo;愉快的&rdo;等同起来,审美活动只带来感官的快感;德国理性主义派则把&ldo;美的&rdo;和&ldo;完善的&rdo;等同起来,审美活动只是一种低级认识活动,要涉及概念,尽管它还是朦胧的。康德认为这两派都把美和相关的概念混淆起来,没有认识到美自身应有特质。他把审美活动归于判断力而不归于单纯的感官,这就是反对经验主义派的看法;同时,他认为审美判断的主要内容是情感(快感)而不是概念。&ldo;完善&rdo;概念应该归在审目的判断范围里,这就是反对理性主义派的看法。他拿经验主义派的快感结合上理性主义派的&ldo;符合目的性&rdo;,这就形成他在美学领域里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调和。记得他的这个基本立场,就便于理解他所作的美的分析。
1.美的分析
康德一开始就花了很大篇幅来分析审美判断和美的特质。他根据形式逻辑判断的质、量、关系和方式四方面来分析审美判断。审美力或鉴赏力在传统术语里叫做&ldo;趣味&rdo;(schack,本章一律译为&ldo;审美趣味&rdo;),所以康德往往把&ldo;审美判断力&rdo;又叫做&ldo;趣味判断力&rdo;,为着简便,本文将一律用&ldo;审美判断力&rdo;。
(a)从质的方面看审美判断
通常逻辑判断都离不开概念,例如&ldo;这朵花是美的&rdo;如果作为一个逻辑判断来看,主词&ldo;花&rdo;和宾词&ldo;美&rdo;都有一种抽象的涵义,即都是概念。康德把审美判断和逻辑判断严格分开,认为在肯定&ldo;这朵花是美的&rdo;这个审美判断中,&ldo;花&rdo;只涉及形式而不涉及内容意义,所以不涉及概念,&ldo;美&rdo;也不是作为一种概念而联系到&ldo;花&rdo;的概念上去,如逻辑判断那样,而只是作为一种主观的快感而与这快感的来源,即花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的,这朵花的形式引起我的快感,我就是从这个快感来判定花的美。所以审美判断不是一种理智的判断,而是一种情感的判断。这里主词&ldo;花&rdo;只作为单纯的形象而存在,宾词&ldo;美&rdo;也只作为主观的快感而存在,从审美判断中我们所得到的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感觉,所以&ldo;美&rdo;不是对象(花)的一种属性,属性是以概念的形式而认识到的。
但是如果认为美感只是一种快感,那就要落回到经验派的感觉主义。这是康德所力求避免的。美感自身如有特质,就不能与一般快感完全相同。康德认为分别在于一般快感都要涉及利害计较,都只是欲念的满足,主体对满足欲念的东西只关心到它的存在而不关心到它的形式,换句话说,它的形式不能满足欲念(望梅并不真正能解渴),只有它的存在才能满足欲念(吃梅就要消灭梅的存在)。单纯的快感,作为欲念的满足,还是实践方面的事(以梅止渴要牵涉到吃的行动)。审美活动却不能涉及利害计较,不是欲念的满足,对象只以它的形式而不是以它的存在来产生美感。审美只对对象的形式起观照活动而不起实践活动。美感即起于对形式的观照而不起于欲念的满足。所以美感不等于一般快感,美在性质上也不等于愉快。
美也不等于善,因为善是意志所向往的目的,要涉及利害计较的实践活动,和愉快的东西还是类似的。用康德自己的话来说:
要把一个对象看作善的,我们就必须知道这对象是应该用来做什么的,对它就必须有一个概念。在对象中见到美,就无须对它有什么概念,花卉、自由的图来画,以及没有目的地交织在一起的线条(即所谓&ldo;叶状花纹&rdo;)都没有意义,不依存于明确的概念,但仍产生快感。
‐‐第四节(2)
康德把愉快的、善的和美的三类不同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也严格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