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事已至此,如果拒绝打斗,只怕下场会更惨,所以二人只有硬着头皮求山伯也加入己方阵营了!
一看四人要比武,即便是周围正在练习骑射武艺、锻炼力气的学子也都停下身形走向看台,而范阳卢氏卢嘏,陈郡袁氏袁嘉等愿意与寒门子弟交往的世家子也向这边看来,更不要说作为朋友的祝英台、荀巨伯,以及来看热闹的王兰、王蕙、苏安、谷心莲,各家的书僮马统、四九、银心等等数十人,都挤到练武场西侧,面东观看打斗。
山伯一看二人相邀,也不推辞,面含笑意地冲着尚未打招呼的众人远远地拱拱手,径直回身,踱步来到兵器架前,一一扫视。
围观的众人饶有兴致地看着山伯在那挑选兵器。
山伯停在一排挂着弓的架子前,上面放着春秋战国时的王弓、弧弓、夹弓、庚弓、唐弓和大弓,以及汉朝的虎贲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强弓等等,山伯看了看,取过一张七斗的夹(读作加)弓。
夹弓,古代六弓之一。弓干多曲,射力较弱,宜于射近。《周礼·夏官·司弓矢》:“夹弓、庾弓,以授射豻侯鸟兽者。”郑玄注:“豻侯五十步,乃射鸟兽,皆近射也。”
众人知道演武场本就不大,如此近的距离,当然不能选择用于守城和车战的王弓、弧弓,也不能选择骑射用的角弓,更不能选择攻击远程目标的长弓,其它用于抛射、斗将、暗杀、群战、步战、水战、山地战、奔袭战,用于射马、射绳索、射吊桥、射信号灯、射传令兵、射主帅等的各种弓箭,也不适合在此使用。
况且山伯尚未入品,开不得一石弓,只能选择这种不需要太大拉力的弓。
现在山伯选择了以前三敌一时也在用的夹弓,这没错!但这次怎么会选择七斗弓而不选择以前常用的六斗弓?是他这次对自己的眼界和推算实力有了信心,能以较少的箭就能达成目标,还是臂力有所加强,能射出更多的箭?
山伯没有理会众人疑惑的目光,将一个箭囊背在身后,接着向箭看去,微微沉吟,就见他双目中由河图、洛书拆解出的黑点白点和纵横斜线,不断地浮现、变幻重组,最后才抽出一支极细直的竹枝,放在手心从头到尾轻轻抹过,这竹枝就镀了一层紫色的光膜,山伯又从旁边取过毛笔蘸了墨水,在上面写了数行字,这竹枝投在地下的光影就消失了,只剩下了淡紫色的光华,这种光华是儒气,没入品的人是看不到的。
无影箭,成!
制成了一支无影箭,也消耗了山伯体内五成的儒气,没入品之前使用此法,太消耗儒气了!
如果入了九品,制作一支无影箭,信手可得!
用儒气包裹凡物,哪怕是一朵花、一片树叶,也会有不可思议的功用!
既然入品能有如此好处,很多人殚精竭虑地制造入品的机会而不可得,但为什么山伯又数十次地压制儒气,推迟入品的时间呢?
不得而知!
箭成,山伯歇息了片刻,又用毛笔在光箭上写了数行字,这一动作引得大家侧目不已,山伯上次选的第一支是专门射锁子甲的穿耳箭,这次不但改为无影箭,竟然还在上面附带功能,这种功能是什么?
大家的期待越发的高昂了!
山伯缓缓抬手,将无影箭认真、小心地插到背后的箭囊中,又从兵器架上拿起一根铁条,这次儒气包裹后,却是化为了一支大黄箭,飞将军李广常用的那种曾经“没在石棱中”的重箭!
第三支箭,是能半空偏向的鳅羽箭,此箭的头部像一条不时扭动的泥鳅,每扭动一次,箭尖就转向一次,带动后面裁剪过的箭羽,也跟着偏转!
山伯又凝神静思,一点意识就附在了箭尖上,这样,这支鳅羽箭就可随心而动!
第四支箭,鸣镝箭!
第五支箭,隔山箭!
第六支箭,穿耳箭!
第七支箭,落英箭!
第八支箭,暴雨梨花箭!
第九支箭,丹爆雷符箭!
大家的目光,包括场中的王蓝田和秦京生,以及马文才,都随着山伯的动作,分析他选取长箭的目的。旁观者分析是为了与自己的所学验证,能掌握另一种破解此战的方法,而立在场中的三人也在分析,王、秦二人是想更好地和山伯配合,而文才则是想洞悉山伯的作战方法,掌握更大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