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这些小说最初并不是谜语小说。在和可南子谈话时芳光曾说,叶黑白准备结尾这个举动,是作为一个作家的诚意。但是小说原本就是有结尾的,只是在写就之后,正要寄送之际才转换成了谜语小说。信上只是轻描淡写地说:&ldo;先把结尾拿掉了&rdo;,但是去掉最后一行这个举动肯定不仅仅是偶然。恐怕是他必须要给全部的小说做一些改动,但是因为这样太费事了,于是北里参吾选择了隐藏结尾。
当然最重要的发现,当然就是其中一篇小说的寄往的对象已经明了了。就是那个把比利时的事件取名为&ldo;安特卫普的枪声&rdo;的记者。参吾给他寄了五篇小说的其中一篇,他的名字叫弦卷。芳光感觉肯定在哪儿见过这个名字。
但是虽然得到了这些情报,芳光在找到第四篇小说前还是花了超出预想的时间。
他先去了图书馆,在杂志报导中寻找弦卷这个名字。不到一个小说就找到了一个叫弦卷彰男的名字,得到了他写过报导的杂志《深层》的刊号,以这个情报为源头,最后打了电话到那家出版社。但就在这受挫了。
虽然芳光同时在菅生书店和书之党羽工作,但是之前并没有给出版社打电话的机会。原以为他们的招待可能会比亲切稍稍差一点,但是通过接待处连接到的《深层》的编辑部里。接电话的是个口气十分粗鲁的男人。
&ldo;这里是《深层》编辑部。&rdo;
电话是芳光从公用电话打的。绿色的电话机脏兮兮的,上面还附着了抓痕,不知道是不是某人碰上不顺心的事抓上去的。电话亭里贴满了成人商店和酒馆之类的广告传单,而且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还有股怪味。
芳光尽量用平淡的语气说道:
&ldo;在您繁忙的时候打扰深感抱歉。我读过贵杂志,我姓菅生。&rdo;
&ldo;啊,多谢。&rdo;
&ldo;那个,记者弦卷彰男先生在不在?&rdo;
&ldo;弦卷?谁啊?我不认识。&rdo;
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知道事情会就此变得棘手,还是可以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解决。仔细地听一听,电话那头的声音还挺年轻的。
芳光一边看着手中的笔记本,一边重新发问。
&ldo;他曾经在昭和四十六年在贵杂志署名写过报导。&rdo;
&ldo;昭和四十六吗?&rdo;
声音中带着笑意。
&ldo;那我可不知道,那个时候我是小学生。&rdo;
&ldo;他已经不是贵公司登记在册的员工了吗?&rdo;
&ldo;我们编辑部没有这个人。如果有的话,请你报上他的员工代码。&rdo;
因为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芳光也从一开始就不认为弦卷还是现役员工。
&ldo;贵公司里有没有哪一位对以前的事比较熟悉的?&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