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承前启后的孝景帝
孝景皇帝刘启继承皇位后,基本遵循文帝时治理天下的政策,使西汉经济达到了空前繁荣,史家将文帝和景帝时期并称&ldo;文景之治&rdo;。这为随后武帝的向外扩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景帝时期,在经济方面,他鼓励生产,继续提倡让农民修养生息的政策。他即位之初,就下令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还下诏减去一半田租。景帝二年(前155),又把秦时十七岁入籍给公家服徭役的制度改为二十岁。公元前149年,再次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公元前142年正月,诏令内史和各郡不准用粮食喂马,违者将其马匹收归官府。规定罪犯和奴隶穿很粗糙的七布衣服。禁止用马舂米。因为这一年粮食歉收,景帝诏令全国节约用粮,严禁不到收获时节就把口粮吃完。
在政治上,一如文帝时期,景帝采取了&ldo;除禁锢&rdo;的宽松政策和&ldo;省列侯遣之国&rdo;等节俭措施,并废除不准商人、入赘女婿做官和不准犯过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法令。他还進一步减轻了刑罚,即减轻了笞刑。此外,他还果断的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
汉兴以来,孝文皇帝广施恩德,天下安宁。到了景帝时代,不再担心异姓诸侯王的反叛了,但是同姓诸侯王中仍有存在反心的,因而御史大夫晁错建议景帝大力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一同起兵反叛,联合向西進攻朝延。景帝为了安抚反叛的诸侯王而杀了晁错,并派遣袁盎通告七国,但他们仍不肯罢兵,继续西進,包围了梁国。景帝于是派了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率军讨伐,最终平定了叛乱。这次叛乱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诸侯势力太强大,而晁错又没有采取逐步削减的办法,景帝则审时不明,谋划不周。直到后来武帝接受了主父偃提出的准许诸侯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为侯的建议,才使诸侯王的势力弱了下来,天下才终于安定。
在对外关系上,景帝则主要采取与入侵的匈奴定约和亲的办法,使边疆暂时处于和平。
七年(前150)丁巳日,景帝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叫彻。
公元前140年,景帝去世。遗诏赐给诸侯王以下至平民应该继承父业的人每人爵位一级,全国每户一百钱。把后宫宫人遣散回家,并免除其终身的赋税。太子即位,这就是孝武皇帝。
&ldo;文景之治&rdo;的直接结果是农业迅速得到了恢复。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十余钱至数十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逐年累积,致腐烂而不可食用,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这是对文景之治十分形象的描述。经济的发展,也使人口迅速增长。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还归田园,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得多。
武帝
景帝去世后,武帝即位。在西汉王朝,除了高祖刘邦,最有名的就是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前87年)。但就成就而言,武帝又超过了刘邦。西汉在武帝时达到了鼎盛时期。
武帝时期的西汉帝国,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强盛的时期,而且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历代王朝的历史上,有&ldo;汉唐盛世&rdo;之说。这里的&ldo;汉&rdo;,主要是指的汉武帝时期。人们又常常把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称为&ldo;秦皇汉武&rdo;,因为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是秦始皇创立,而由汉武帝巩固下来的。
被班固称之为&ldo;雄才大略&rdo;的武帝不仅开创了新的制度,塑造了一个强大的时代,而且他的成就和作为也已经深深的熔铸進了华夏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以前帝王没有年号,但从武帝即位称建元元年开始,后世帝王才使用年号。汉民族的名字则是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ldo;天汉&rdo;。武帝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福建、广东琼崖直到四川、贵州、云南,从新疆于阗和阿尔泰到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勾勒出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成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武帝生之异象
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父亲是汉景帝刘启,碰巧这年又是景帝登基之年。武帝出生前,景帝梦见一只红色的猪从云中降下来,直入宫内的崇芳阁。景帝一下子惊醒了,他召来一位算卦的姚翁请教,姚翁说&ldo;这是大吉大利的预兆。这个崇芳阁里一定会出生一位主宰国家命运的人,他将会平定北方的夷、狄等异族,使国运昌盛,成为刘氏王朝兴盛时期的一位明主。
武帝三岁时,景帝把他抱在膝上,问他愿不愿意当皇帝。武帝说:&ldo;这事是由上天安排的,由不得我自己。但我愿意天天在皇宫里住着,在父亲面前玩耍,决不会放肆不恭而不尽作儿子的责任。&rdo;景帝听了这番话,心里更加惊奇,就特别注意对他的教导培养。过了几天,景帝又把刘彻抱到书桌前,问他喜欢读什么书,让他详细说一说。刘彻就开始背诵从伏羲以来的一些圣贤的著作,包括一些论述阴阳五行和历代的著名国策论文,背了几万字的文章没有遗漏一个字。
武帝长到七岁时,景帝见他聪明透彻超过凡人,就给他改名叫刘彻。他的母亲虽然不是皇后,(根据规定,一般皇后的儿子优先继承皇位),但景帝最终还是选择了他做了太子。
武帝做了太子后,更加勤奋学习。他学习的范围很广,包括骑马、射箭、经学与文学。
武帝登基后初次改革受阻
公元前140年,十六岁的汉武帝正式继承了皇位,他雄心勃勃的想将文景之治的盛世继续下去,但在初期却遇到了阻力。这主要是来自当时的太皇太后窦氏,即武帝的爷爷汉文帝的皇后。从她做皇后到武帝即位,已有近四十年,她的家族在朝廷的势力很大。而且窦氏和武帝的治国思想也有很大的区别。
窦氏同文帝一样,提倡&ldo;无为而治&rdo;,这是汉初&ldo;与民休息&rdo;政策的基本治国思想,它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也促成了&ldo;文景之治&rdo;盛世景象的出现。但到了武帝时期,分封的诸侯王们与中央政府的对抗日益增多,因此需要加强中央的权力来压制地方势力。这是武帝和窦氏太皇太后的思想分歧所在。
武帝即位后开始实行自己的政治方略:武帝下诏命令全国官吏向中央推荐肯于進谏的贤良方正人才;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掌管朝中大权,如让舅舅田蚡做太尉,掌握军权。同时,许多的儒生也被他重用。董仲舒就是在这次推荐考试中得了第一名的。武帝召见了他,探询治国的良策。董仲舒便将自己的一整套经过发展的儒家治国思想说给武帝听,武帝非常赞赏。东方朔也是在那时中选的。他初次给汉武帝上书时,洋洋洒洒,用了三千汉简,汉武帝用了两个月才读完。后来,他被任命为太中大夫。跟随汉武帝在朝中为官四十余年,有君臣之谊。他是为汉武帝出谋划策的智囊人物,更是告诉汉武帝神仙的存在,但前题是必须&ldo;有道&rdo;的人。